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专访:创作时代精品 让景泰蓝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开栏的话:

北京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3000年建城史,600年古都史,令这里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即日起,北京旅游网对 “工艺美术大师”进行系列专访,留住技艺,留住传统,留住文化,让中外游客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北京的文化艺术。

北京地铁14号线有一站叫“景泰站”,进入站厅,你会发现这里的装饰别具一格,这些装饰的风格就是“景泰蓝”风格。中国景泰蓝艺术的代表——北京市珐琅厂就座落在附近, “景泰站”名称也由来于此。本文主人公钟连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钟连盛大师接受本网专访

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的钟连盛大师的景泰蓝艺术代表性作品很多,在他的作品里,处处体现着浓郁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景泰蓝工艺如何传承创新?如何才能创作出时代精品?想成为大师需要哪些潜质?请听钟连盛大师为您一一讲述。

 

《北京风情》里展现的四合院文化

钟连盛大师《北京风情》作品

我从小在北京东城区草园胡同的四合院里长大,从事这么多年的景泰蓝创作,创作出来的更多是传统题材作品,包括花卉、花鸟和山水等题材。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我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就想创作一件作品表现北京风情,表现北京传统文化,挖掘北京民俗文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四合院胡同:大院、大门楼儿、广亮门、如意大门、大的朱门、门墩等。

2000年之后,北京传统文化曾经形成一个小高潮,比如表现北京传统文化的摄影作品特别多,包括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黑白照片,还有门墩儿等。我就想起来小时候看到的有些大门上的“对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很多书里也记载了四合院里的“天棚、石榴、大鱼缸”,“天棚”就是院里种的藤萝或者葡萄架。以这些为原形, 2005年,我创作了《北京风情》,至今印象深刻。

《北京风情》景泰蓝作品包括:一个天元瓶儿,高瓶子表现四合院门楼,上面是瓦檐,底下是砖雕的一圈“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前面是朱红色大门,大门两边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掐丝的黑字;侧面是两个门环,北京叫“铺首”。以前北京人家里来客人不是喊:“哎,开门”,是用铜“铺首”敲门,主人听到“铛、铛、铛、铛”的声音就知道有客人来了,“铺首”做成錾铜的配饰;侧面是掐丝的两个大门墩儿。一对红色小宝罐儿,上面写着“平安如意年,家和万事兴”,也是瓦檐儿红门的设计。

在这组作品里,我用一个12寸的圆盘儿表现 “天棚石榴大鱼缸” 这种北京四合院文化,也象征着圆满。圆盘儿外边儿一圈儿是四合院儿。四边儿的房子瓦檐儿形成倒影。总体上盘儿与天元瓶儿、小宝罐儿又形成呼应,表现四合院的瓦檐儿门楼形象,盘子里面表现了院里种的佛手、寿桃、石榴树形成倒影,佛手是多福,寿桃是多寿,石榴是多子,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中间几尾金鱼,既象征“年年有余”,也可以理解为“金玉满堂”。

《北京风情》充分表现了北京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题材新颖,有别于一般的花鸟题材、吉祥题材作品。从装饰形式上,一个高瓶,一对宝罐,一个圆盘,非常丰富,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聚宝盆》是如何表现“吉祥文化”的?

钟连盛大师作品《聚宝盆》

2013年,我们还创作了一个大型聚宝盆,这也是一件定制作品,是我和米振雄大师、李静大师合作的作品,经过了反复调整。关于聚宝盆,当时查了很多资料,传统的青铜器或者瓷器等比较吉祥的器物,都是一堆铜钱或者一个金蟾叼了一个铜钱,造型也特别传统。当时认为作为2000年新时代的作品,虽然还是表现传统的聚宝盆,聚福聚财,给大家带来福气,但是,从设计理念上应该融入当代的审美,让它具有现代感。在查阅很多资料之后,这一作品总体造型设计的原则是简洁、庄重、大气,通过装饰表现吉祥题材。外边是4个大开光子,“福、禄、寿、喜”,“福”是蝙蝠与牡丹花,表现富贵富足,繁荣发展;“禄”是芙蓉花,梅花鹿;“寿”是仙鹤,寿桃,表现长寿;“喜”是喜上眉梢。大聚宝盆主体为景泰蓝掐丝、点蓝,福禄寿喜光子,中间是财运连连,大盆里边设计了一个大荷叶,荷叶上有三个金蟾是聚财的象征,外面一圈又点缀了6朵錾铜烧蓝的小莲花,大荷叶底下藏着2个小水泵,两路供水,6朵莲花喷水,三个金蟾叼着一个大铜钱,钱眼中喷水,寓意“福、禄、寿、喜,财运连连”,传达出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的理念。

这件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非常艰难,因为它不像做一个瓶子,小点的瓶子就整个做,大的如4米高的或者60吋、70吋高的瓶子,就分成三截,最后一摞就可以了。这件作品为了表现更厚重,采用双层结构,盆沿儿和盆体内錾铜,主体为景泰蓝工艺底下4个小象驮着双层大聚宝盆,2个象耳也是吉祥的寓意,如果做成单层就太“薄气”,另外里边要盛水,压力也会太大。所以,这件作品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掐丝纹样的装饰,烧制过程需要钢架结构支撑,直至最后呈现出的艺术效果都能体现出景泰蓝工艺的全面创新。

景泰蓝制作工艺全方位革新

钟连盛大师《荷梦》系列作品

北京珐琅厂1956年公私合营建厂以来,以钱美华大师为首的几代“京珐”人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作为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材料的完整性,工艺的完整性,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技艺。同时,也不断革新工艺技术。

“景泰蓝”作品在元、明直至清代中期之前只有五六个颜色,以蓝色为主,在故宫里能看到。到清代乾隆年间发展到二十几个釉色,新中国成立之后,公私合营成立北京市珐琅厂,厂里的釉料工程师不断研制,颜色不断丰富,现在有六十多个原色,都是纯色,还可以反复调配,现在设计师在电脑里随便敲一个特别优雅的颜色,比如特别含灰的颜色,特高级的颜色,釉料都能调出来,这称得上是珐琅工艺的一个进步。

从烧制上,原来是烧大煤块,烧半天几小时,温度不会很一致,对产品会有些影响。煤块崩的渣子也会影响作品的成品表面质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厂投入大笔资金研制天然气炉,无论烧多长时间都是恒温自动控制的,又非常干净,所以对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保障。另外我们的刘令华工程师对工程设计与景泰蓝工艺的融合,也为我们在大型产品、异型产品生产制作和安装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北京市珐琅厂在继承明清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精品纷呈、丰富多彩,从我们的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出口创汇时期为给国家经济建设换取可贵的外汇,做出了很大贡献。

景泰蓝拓展到实用领域是如何开始的?

在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北京市珐琅厂各个时期各个大师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非常丰富,精美绝伦。2000年以后,北京市珐琅厂工艺技术更加成熟,设计理念、作品题材、艺术风格均不断创新,景泰蓝应用领域也不断开拓,开始把这种传统技艺应用到室内的建筑装饰和室外的景观工程,以及生活中实用的小器物,如茶叶罐、笔筒等,更广泛地全面地弘扬了景泰蓝国家级非遗技艺。

我印象最深的第一个室外景观工程是在2005年,在北京朝阳门外朝外C区昆泰嘉华酒店前广场设计一个大型室外喷水池。当时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五所的刘明俊所长,受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景泰蓝的制作》的影响,在设计喷水池时,就想一定要把景泰蓝工艺体现出来,这样就开始了与我们的合作。

昆泰嘉华酒店前广场大型室外喷水池

普通喷水池大部分都是石材的,磨得很精细,喷水池里边有灯孔,有喷头,晚上有灯光,或者是锻铜的喷水池。运用景泰蓝工艺做喷水池确实也没做过,以前都是做瓶瓶瓶罐罐,最多分三截做一个约2米高的大瓶就了不得了。这一工程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室外大型建筑装饰工程,当时很犯难。除了烧制过程中可能变形,大平片的平整度、组装缝隙等都是不可控,没有先例可借鉴的。这么大的面积,最后要组装到一起,外形控制、整体艺术效果和工艺质量等心里都没谱。当时找了很多退休老技师,制胎的,掐丝的,烧焊的,包括磨光的,包括厂里的工程师,一起反复研讨尝试,因为景泰蓝原本就叫“铜胎掐丝珐琅”,做铜胎做的可以很规矩,但是掐丝要焊丝,900多度的高温,点蓝点一遍烧一遍,要烧制3到4遍,六七百度的高温,最后磨光过程中还要烧两遍,所以它是有膨胀的,我们称它是“火里求财”的艺术,它每烧一火都要膨胀,如果多烧了一火,可能尺寸又不一样,所以怎么裁切,怎么能保证组装的时候,缝隙要控制得非常小,最后整个组装之后控制住膨胀量。这样在开始第一道工艺制胎过程中,就要考虑消化掉膨胀量。在掐丝环节,因为花儿毕竟比较大,传统的掐丝太薄,我们就加厚加高铜丝,点蓝时则既要保证润色又要确保不崩蓝,磨光时要确保平整等等。后来,经过反复尝试,在各工序技师们的集体配合之下,制作而成的这个作品非常完美。整个作品是红黄基调,看上去层层叠叠,繁花似锦,盆沿锻铜镀金,精致、细腻、辉煌、热烈。这也为我们今后开拓景泰蓝应用领域,进入到室内的建筑装饰、室外景观工程的这些大型景泰蓝产品的设计制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在进入室内建筑装饰和室外景观工程领域之后,包括国家重要的礼仪场所都有我们的作品,比如2014年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集贤厅的大的斗拱, 2米长×2米宽×1.8米高,一共18组,包括墙上的壁饰和灯池周围一圈48个小斗拱等,都是用景泰蓝工艺制作的。近年来,我们承制的这类景泰蓝装饰工程很多,特别是在大型的室内装饰、室外的景观工程设计制作中,但也确实非常不容易。尤其在开始时,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我们一直认为传统工艺要不断创新,融入时代的发展,不能因为没做过有风险就不做,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前进不了。当初在领导带领下,我们这些设计师与工程师、高级技师集体配合,使得北京市珐琅厂在开拓景泰蓝应用领域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什么说景泰蓝工艺是集体配合的工艺?

钟连盛大师《连连有余》系列作品

景泰蓝工艺是一种集体配合的工艺,制作过程繁复非常仰仗我们各道工序的高级技师的倾心付出。从设计上看是美术、绘画,能够表现出吉祥文化,从工艺上是青铜冶炼、锻造,配饰雕刻錾刻,用铜丝作画、铜丝掐粘,还有釉料玻璃熔炼,珠宝玉石的镶嵌等。所以景泰蓝工艺它是多种工艺的集大成者,是非常优秀且独特的一项传统技艺, 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遗名录。

景泰蓝从工序上来说,先设计,再制胎。第二道工艺掐丝,设计的图案不是画上去,而是用铜丝,用专用镊子照着设计师设计的图纸纹样,比如山水花鸟人物等照着掰出来,1:1不能走样,要非常传神,之后再粘到铜胎上。粘完之后要焊丝,在900多度的高温下把丝焊住。第三道工艺点蓝,要润色,颜色要调得非常舒服,一遍遍地点,颜色过渡润色要非常细腻,而且要点得很平整,点一遍烧一遍,三遍之后釉料跟铜丝基本相平。第四道工艺磨光,釉料和铜丝大约高一毫米多,先用粗砂石找平,之后再上一层亮白,然后用细砂石再磨,最后再用椴木炭沾着水磨,磨出亮光。但是铜线和瓶口有铜的地方磨得很亮后,在空气中,它马上会氧化,所以第五道工序是镀金。

景泰蓝大师就像是编剧和导演,比如这个瓶子到底做一个什么东西,何种设计理念,表达什么情感,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造型、纹样和色彩要相协调,在制作过程中要仰仗各道工序的高级技师,仰仗他们一丝不苟地完美制作。当然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时时关注,比如制胎结构对不对,掐丝形象准不准,是不是特别传神,点蓝技师配色后烧制出的小样颜色是不是想要的颜色,变化是不是合理等。

我们现在常说景泰蓝制作有108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完全是技师手工制作,制作每道工序时都需要一丝不苟,非常敬心,才能做到尽可能完美地呈现,某一个细小环节出一点问题,也保证不了最后的精品。这么多道工序,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门特专业的技艺,一名技师进厂学一道技艺,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经过国家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能够获评为高级技师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说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钱美华大师对我影响非常大

钱美华大师悉心指导钟连盛大师

我非常喜欢景泰蓝,15岁进入珐琅厂学习技艺,学习设计和创作,到现在也40余年了。当初进厂时,正是景泰蓝出口创汇特红火的时候,厂区、楼道、车间,到处都堆着大铜胎儿、铜胎儿半成品,铜丝,釉料,镀完金在院里晒在大笸箩里的产品,那种氛围一直印象特别深。后来学习深造,创作教学,从事领导职务主持新产品开发设计。因为非常喜欢,所以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积累,才能取得一些成绩。同时,珐琅厂领导们对技艺传承,对代代新人都非常重视。我们现在对于新来的艺徒也鼓励他们运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超前设计,引领市场消费,引领产品创新发展。不光是简单的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从创作上这么多年也是不断积累。当初我进厂时钱美华大师还在厂,钱大师上世纪90年代60岁退休,2010年83岁时去世,钱大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1951年,钱大师23岁时,从位于浙江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分配到北京,跟着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抢救恢复景泰蓝技艺。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珐琅厂,她是我们第一任总工,进厂几十年,一辈子奉献给了景泰蓝艺术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

钱大师1992年退休之后,当时我们第二任总工,李新民大师主张创新, 2002年我接任珐琅厂第三任总工,那时候钱大师已经岁数很大了,我印象中她骑着一辆28式女车,有时候会到厂里来,带来自己整理的一些资料,比如有关景泰蓝创作的,传统的纹样装饰等。由于她是中国美协会员,会接到展览信息,比如有时候去北京画院或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她就会把小的请柬折页拿来,有时候就会给我打电话:“小钟,哪儿哪儿哪儿有一个展览,我觉得对我们设计会有启发,带他们去看看去”。有时候钱大师会骑车来把一些资料拿来给我们复印,那时候她已经七八十岁了,她的执着敬业,追求景泰蓝艺术的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现在我也是经常教育我的徒弟,要把景泰蓝艺术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追求。

我总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代,包括钱大师在内的前几代大师们,在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非常艰苦,仍然创作出那么多精品,我们特别幸运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鉴以往优秀的创作启发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源泉。我本人这些年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确实应该说赶上了好时代。

紧跟时代脉搏创作经典作品

钟连盛大师《和和美美捧盒》

任何艺术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表现当下时代的重要事件,传递时代的精神。近年来,根据每年国家的大事件,我们也会进行创作,有大作品也有小作品。今年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也创作了一些作品,如一对2.5米高的大瓶,从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开始,选取其中重要的节点,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直至今天的辉煌。我们正在制作的作品还有“战疫鼎”,这是我们与清华美院王晓昕老师合作设计的作品,高1.06米,以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我国青铜器最大的圆鼎子龙鼎为原型,表现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壮举,讴歌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现在景泰蓝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最近还实施了传统文化振兴计划,尤其重视人才培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重视,宣传力度越来越大,每年均有很多展会,北京市非遗展,京津冀非遗展,国家非遗大展,还有全国各地的行业内大展,鼓励创作参展,鼓励带徒传艺等。

这些年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比如从教育上,提倡进学校做讲座去弘扬,近几年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从今年开始大学院校里开始进行本科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工艺美术、燕京八绝等专业。所以从整体社会氛围到实际行动,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未来肯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得到更好的弘扬,能代代相传。

从喜欢到钻研,才能创作出时代精品

钟连盛大师指导艺徒

北京市珐琅厂作为这个行业内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几十年来不断提升打造“京珐品牌”,不断革新发展传统技艺,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不同时期的几代大师,均留下了表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气息的作品,这些众多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精品,是珐琅厂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传承,近年来也陆续招收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掐丝、点蓝等主要工序每年也有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近年来,我们有几位艺徒也已经成长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我们通过不断培养新的人才,让景泰蓝技艺得到传承发展,代代相传,让京珐品牌更加辉煌。

从事景泰蓝制作,我觉得首先要喜欢,当然也要有基础,比如有绘画基础,喜欢才能坐得住,才能够沉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然后把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特长融合,才能进一步实现传承与创新。景泰蓝创作不是拿点资料一抄或者随便一勾就行了,要确实能体现出当代精神和时代审美。景泰蓝艺术发展到现在,600多年的传承,各个时期均有无数艺术精品,我们也要让后人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我们作为传承人必须做到真正潜心钻研,在艺术上有追求有想法,在工艺上追求卓越、追求精美,在设计上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2016年,在东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展现了北京市珐琅厂60余年的发展历程,景泰蓝制作的老工具和老材料,各位大师的资料与手稿,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同时我们也通过很多展会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景泰蓝艺术,知道北京市珐琅厂,了解景泰蓝艺术的传承以及它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国礼是景泰蓝艺术作品,在很多重要的国事活动中,我们也是去现场展示景泰蓝艺术,包括让贵宾体验我们这项祖国优秀的传统技艺,这些对弘扬和宣传景泰蓝艺术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博物馆的建设,近两年,我们还开设互动体验室,平常以及周末节假日家长都可以带着孩子来参观体验,参观之后可以体验点蓝,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也会走进东城区很多学校和社区开展社团课。也有很多民众收藏我们大师的代表作品,有大件的,也有小件的,如生肖文化盘,也有实用型的,如笔筒、茶叶罐。最后,衷心感谢广大民众对景泰蓝这项传统技艺的热情与喜爱,正是民众对景泰蓝艺术的关注与热爱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文/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