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整个陵寝背枕青山,面朝碧水,不仅设计的巧妙而且完全是自然和谐之作。
六百年过去了,帝陵依然雄伟矗立在天寿山脚下,气势雄伟,壮丽无比的祾恩殿堪比北京皇宫的奉天殿。这座陵墓的主人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初年封为燕王,北平就成为他的封地。他在这里经营了足足二十年,无论是幽燕形胜,还是龙兴之地,朱棣似乎对北京很钟情,虽然在南方长大,但北平是他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起点,一草一木,比起南京要熟悉的多。
明成祖朱棣,史书上说他“表里洞达,知人善任,雄武之略,同符高祖!”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又说他“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的明朝疆域辽阔,远超强盛时期的汉朝和唐朝,开创的盛世达到了很高的地步。明朝的开创者是明太祖,奠定明朝大业的则是永乐皇帝,永乐一生的文治武功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君主!他的经历有很多开国皇帝所具有的气质,这位有着雄才伟略之君,死后的庙号是太宗,传承明太祖基业的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庙号,百年之后,明世宗改太宗庙号为成祖,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朱棣的功绩。“成祖”庙号彰显了他英武睿智一生的和霸。
可是这样一位颇有功绩留给世人的帝王,所遭受的非议和攻击,怕也是空前绝后。在历史上的朱棣什么坏事都干过,造反,篡位,嗜杀,暴虐,大兴土木,好大喜功,不一而足。特别是有些人对朱棣的憎恶和曲意丑化,让我们所看到的朱棣成为一个沾满鲜血,杀人如麻的恶魔。但我相信,如此不堪的一个帝王,能创造出很多帝王不能创造的功绩,以及他所开创的王朝传至子孙,绵延大明江山数百年,并在后世很多人追怀明朝,感叹那个时代的辉煌,百业的兴旺,文化的昌盛,经济的繁荣,疆域的辽阔,国力的强大,永乐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永乐之后,后世之君再也没有出现能超越太祖成祖这样有非凡作为的皇帝了。也许一个帝王的人格和他治理国家关系并不大,因为一个老实人是很难掌控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的。
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弱,此后的明朝进入了多事之秋,国家江河日下,中间虽有振兴气象,但明朝的兴亡依然跳不出历史周期,传至崇祯皇帝时,李自成进京,此时明朝已经名存实亡,崇祯只得在煤山自缢身亡。吴三桂投靠了清军,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进京,明王朝277年的历史寿终正寝,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衍生,朝代更替,自是由乱而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其中不免伴随血与火的动荡和杀戮,徒增后人感伤,真实的痛苦,只能当世人感伤和体会的更深了!
如今,曾经那些历史大戏的主角早已远去,留下这风云散尽的舞台,静静倾听着后来者的足音。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为明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
“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俱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 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明成祖朱棣铜像。
朱棣在位期间,迁都北京、亲征漠北、发展生产、修撰《永乐大典》...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此殿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均为名贵的优质楠木加工而成,各构件在殿内部分(除天花外)无油漆彩画,显得质朴无华。 在发展对外交往和贸易上,朱棣在永乐初年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满载金银绸缎和瓷器等珍贵货物,远航西洋各国,换取海外奇珍,发展了中国与西洋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提高了明王朝在世界的声望。 北京的故宫建造图。 为使游人进一步了解明陵概况,长陵陈列出明代宫廷服御织锦及地下宫殿出土的文物珍宝,其中有皇帝穿的龙袍,皇后穿的百子衣。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猫眼宝石以及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宝花、首饰等。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 皮弁,也是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 明金冠是用细金丝编累而成,两条盘龙踞于顶部,构成而龙抢珠,制作精细,是明代金银工艺的杰作。 在十三陵 定陵出土的凤冠共四件,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各一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 长陵祾恩殿,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楠木殿宇,规模大,等级高,用料考究。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通闭66.56米),进深五间(通深29.12米),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内所有木质构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金砖铺地1956平方米。使其金丝楠木殿呈现出神秘的色彩。 祾恩殿后为内红门,内红门的彩绘色调深沉、肃穆,使谒陵人员一走进门内即有诚惶诚恐的感觉。 明朝从孝陵以后,陵寝祭殿有享殿、陵殿、献殿、寝殿、香殿等不同称呼。殿内日常陈设有神榻(灵座、龛帐)、帝后神牌、册宝、衣冠、御座、香案,以及各种乐器。朝廷遣官致祭时,殿内再增置陈设祭品用的正案、从案、三牲案匣等。这些陈设说明,明朝陵殿具有供上陵朝拜举行大规模祭献活动,和平时司香火、四时供献、朔望朝陵等日常祭祀的双重功能。
明长陵明楼高7.3米,方圆1000余米,外侧雉堞(垛口)林立,内侧置宇墙,中为马道,象一座封闭的城堡。宝城之内为高大的封土陵冢,其下是埋葬帝后的玄宫。 五供也称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道士称: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
小贴士:
1.明十三陵只开放了长陵、定陵和昭陵,其它十个皇陵是不对外开放的。
2.十三陵博物馆在定陵外,展示了明朝皇帝的资料,皇陵的概况、建制,还有部分定陵的出土文物。
3.在德胜门乘坐345快车公交车前往,到昌平东关换乘314路公交。
4.十三陵周边有很多小饭店,以农家菜馆为主,在长陵附近有一家永乐饸烙面还不错,价格也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