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区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之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在紫禁城内外东路,占据了东北部一大块长方形的院落。全区也分前朝、后寝南北两部分。
前朝以皇极殿为重心,仿乾清宫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
太上皇宫殿的后寝区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东路由南至北依次为皇家内廷赏戏的畅音阁院落,清静素雅的庆寿堂三进院落,宽阔舒展、精美雅致的景福宫,最后为梵华楼与佛日楼两座佛楼。
中轴线一路自南至北依次为仿养心殿规制的养性殿,仿长春园淳化轩的乐寿堂,还有颐和轩和景祺阁以穿廊连为工字殿。
西路为花园区,由最南面的衍祺门进入,一共四进院落,四进院落布局不同,各具风貌,各有一番境界。
宁寿宫区几乎是乾隆朝宫殿建筑的精华荟萃大院,乾隆皇帝在此有限区域力图集中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宫殿建构,殿阁楼台亭斋轩馆无不具备,而在宁寿宫院落中徜徉,我们也能由宫殿而感受到太上皇弘历的人生和心境。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宫殿构造
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极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直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于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
宁寿简介
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
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乾隆年间,由孝贤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端慧皇太子永琏曾在这里住过,并且在宁寿宫逝世;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也一度住在宁寿宫,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现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