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鸽哨响起,唤醒了无数老北京人的回忆……

 鸽哨

 

 

如果您在傍晚路过通州南大街南头,一定会被这样的市井景象所吸引:夕阳照射下街口老巷,袅袅炊烟升起,一阵清脆悦耳的鸽哨声响起,一群鸽子从屋檐上飞起,齐着飞向远方。这类场景常出现在有着老北京风俗风貌的影视作品中,生动展示了老北京的烟火气儿,尤其是那一声鸽哨响起,无数老北京人的回忆都被拉回了从前……

鸽哨的历史

 

鸽哨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最早鸽哨用于军事,鸽哨的具体起源无从查证,但在全国各地都有发展。清朝时期,鸽哨在京城的八旗子弟手中,逐渐发展流行,养鸽子也逐渐由八旗子弟钟爱的爱好,发展成老北京人的爱好,鸽哨也随着养鸽群体的壮大,逐渐在北京地区风靡,那时,老通州玩鸽子的人比比皆是,大运河上,“嗡嗡”鸣响的鸽哨声经久不衰。

宋庄鸽哨手艺人范刚

今天,小编带您走进艺术宋庄,与鸽哨手艺人范刚一起,探寻这件承载老北京人记忆的民间风物。

出生在通州宋庄镇富豪村的鸽哨手艺人范刚,在上世纪90年代因养鸽而接触到鸽哨,从而对这种民间风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琢磨如何模仿制作鸽哨。范刚找到了同村曾做过鸽哨的范姓长辈,从他那里传承学习了部分鸽哨制作技艺,又依靠多年的木工功底和经验,精进了自己的鸽哨技艺,并很快制作出了精美的鸽哨,在当地鸽友圈广受赞誉。

范刚(左)与师傅田振江

2001年,范刚拜师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鸽哨制作技艺传承人田振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鸽哨制作技艺。此后,他创作的“十三太保”“子母铃”“骆驼骨联排”等作品被大运河翰林博物馆收藏。

鸽哨与大运河的渊源

 

范刚向小编介绍,大运河边的鸽哨历史十分悠久,明清时期,养鸽习俗盛极一时,通州大运河边的百姓人家也流行起了一股“养鸽热”,再加上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盛景空前繁荣,通州地带又多粮仓,运粮入库时,两岸码头搬粮遗落的粮食颗粒,便成了鸽子们免费的食料,这为运河边养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大运河上空也常能看到成群的家鸽盘旋飞翔,岸边盘鸽、赛鸽的人比比皆是,悠扬清脆的鸽哨声也飘荡在运河两岸。

据范刚回忆,曾经他所在的村庄附近,许多家庭都养鸽子,也有不少养鸽人自制了精致的鸽哨,引得北京市各个区的养鸽爱好者前来购买。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养鸽人越来越少,制鸽哨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大运河上,似乎也很难再听见曾经的“嗡嗡”声。

鸽哨的制作技艺

 

“鸽哨从造型上分,有四大类,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星眼类。这每一类都能往下再细分,您就说这个葫芦类,又分为大葫芦、中葫芦、小葫芦,星眼类又分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三十五眼等,种类可太多了。”范刚向小编依次展示他所制作的鸽哨。

范刚的工作台

鸽哨的手艺制作一般分为切、掏、磨、粘、上色五大类,每类技术都有自己的制作工艺的标准,从设计到完成大概需要8、9步,主要的步骤有划线、挖口、打磨、粘接、镶把、刻孔、校音、刷漆,每一步都讲究精益求精,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一个简单鸽哨的制作时间大概是2-3天,复杂结构的打磨、风干、涂色、上漆,甚至要8-9天。制作鸽哨的材料一般是竹子和葫芦,据范刚透露,他做鸽哨,竹子一般都选用老竹、葫芦要选产自京津冀的,这样才兼得结实和轻薄。

范刚指导儿子制作鸽哨

系着鸽哨的白鸽展翅盘旋在大运河水面上,哨口受风角度不一,哨音也强弱轻重有别,尤其是鸽群向左向右轮番回旋的时候,鸽哨发出阵阵清脆的回响,不绝于耳,让人不禁畅想当年运河水面上,千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漕运盛况。如今,虽然养鸽人越来越少,但传统鸽哨手艺的保留,让那个萦绕在老北京人耳边的脆音,得以继续回荡在运河儿女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