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大师的成长经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于1982年建成,坐落于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总占地面积为3900平米、建筑面积为4600平米;主体建筑为二层灰色展览楼,共有一个序幕厅和七个展室,序幕厅陈列着徐悲鸿自画像及徐悲鸿作画的巨幅照片和展览前言。第一、第二和第七展室,展出徐悲鸿各个时期的中国画代表作。第五展室展出徐悲鸿的油画作品,第六展室展出徐悲鸿的素描作品,第四展室为徐悲鸿生平纪念展室,展示着青年徐悲鸿从贫寒的乡村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以及他生前画室的复原和珍贵遗物。新馆于1983年元月对外开放,每年接待观众逾万人。

徐悲鸿纪念馆

除展览厅之外,为了更好地保存徐悲鸿先生的遗作以及他倾毕生精力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和上万件图书资料、碑拓珍迹,还建有现代化的画库。

纪念馆现藏徐悲鸿国画、油画、素描、水彩、粉画、书法作品1286幅,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现代名家书画1134幅,中外美术书籍、碑贴、画册、图片约万件。其中,唐画《八十七神仙卷》、宋画《朱云折槛图》、明画《王右军书扇图》、金农《风雨归舟》均为稀世精品。

大师画作

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纪念馆的第一、二、七展室陈列徐悲鸿各个时期的中国画代表作。其中有巨幅作品《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国殇》、《船夫》、《山鬼》、《贫妇》、《日暮倚修竹》、《奔马》、《群马》、《牧童和牛》、《牛浴》、《漓江春雨》、《竹》、《飞鹰》、《鹅闹》、《晨曲》、《逆风》和《风雨鸡鸣》。

徐悲鸿大师的成长经历

徐悲鸿纪念馆第四展室以大量图片介绍徐悲鸿贫寒的家境、少年时代的幻想、一生的创作、教学和社会活动以及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的情况。在当年画室和起居间的复原室中展出了他的画笔、画板和颜料,画案上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文房四宝,画架上放着他最后一幅未竟之作《鲁迅与瞿秋白》。该室墙上悬挂着他的老师、法国名画家达仰的照片,他与好友、印度诗圣泰戈尔的合影,他去世前一周与夫人的合影以及他收购的最后一件艺术品──任伯年的《紫藤翠鸟》。

自助式触摸屏教学

放映动画设计;教授透视、解剖、素描、色彩、中国画技法等。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从陈列的指导思想、展示的基本内容到设计的形式变化;从制作手段到展览环境以及声、光、电的表现,诸如引进高科技设施;采用同声翻译;电子导览以及触摸屏简介方式等技术手段和高科技设施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参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