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的前世今生,您听说过吗?

西直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之北,原为元大都和义门,明初改建北平城,废元大都光熙、肃清二门,北垣南移五里,此门成为了北平城西北门,仍沿用元大都旧称和义门。明永乐皇上朱棣决定迁都北平,升北平府为北京。这里大兴土木,营造宫室和城池。北京城垣加高、加厚,并全部包砌城砖,九门重新命名,此门定名为西直门。

  和义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 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为大都西垣中门。元大都各城门命名都与《易经》卦象有关,和义门取“西方属秋、属义之理”而得名,并将方位与五常对应( 古时荀子有东、西、南、北、中五方比对五常之仁、义、礼、智、信之说) ,故“和义”为西方,并与东方之“崇仁”对仗。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 修缮后改名西直门,直为“有理” ,理直即为“义”(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壮则胜”) ,故得名。西直门是京城九门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组城门建筑。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在瓮城门洞中刻有一块水纹汉白玉石雕,京人皆知“西直水纹”。庚子之变后至民国,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相继建于海淀,近现代风起云涌的学生爱国运动使海淀到西直门的道路上,前往市中心天安门的学生游行队伍络绎不绝,西直门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明正统元年(1436年) 英宗命修京师九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由于元大都瓮城门开在正对城门的瓮城最外侧,瓮城门外护城河上是木制吊桥,也没有后来高大的箭楼。整修西直门时,将原瓮城埋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在原瓮城门的位置包建了巍峨的箭楼,原瓮城门被包砌在了箭楼城台之中 (这是在533年后拆西直门时被发现) 。瓮城门洞开在了瓮城的南侧墙体上,并在门洞上修建了闸楼,安装了千斤闸,这千斤闸若是放下封闭门洞可是比吊桥牢靠。另外,史书中针对西直门修缮的记载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光緖二十年(1894 年) 修西直门至颐和园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中日甲午战事爆发,未及完工就告中断;1950 年西直门城楼、箭楼及瓮城曾修缮。直到1969年修建环城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瓮城等全部拆除。在箭楼下发现被包砌在箭楼城台内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门,后人对西直门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是,如此珍贵的城市建筑文物遗迹,经五百年重见天日后,只存在了数日,就被彻底毁灭,令人扼腕。

  西直门,西向,与面朝正东的东直门遥相呼应,是一对姊妹门,两门城楼建筑群形制相同。到上世纪被拆除之时,是北京城当时最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古代城门建筑群,城楼、箭楼、瓮城、闸楼,以及比邻城墙,虽失修饰,但是完好。根据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 在1924 出版《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的描述:“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西直门都显得气象不凡。沿通往城门的宽阔街道接近城门时,远远就可以看到耸立于一片样式相同的低矮建筑之上的巍峨城楼,那些排列在街道两旁的低矮建筑,形制较小,因而把城楼衬托的格外高大和雄伟。从城外接近时,但见方形瓮城和箭楼在四周赤裸的地面上拔地而起,颇具城堡气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瓮城长而直的前墙有力撑持着雄伟箭楼,它们给人的印象比城门处更苍劲,更雄伟。城门的侧面,尤其是南侧面,最清楚地展示出整个建筑群的规模。门楼与略低于它的箭楼,配合得十分恊调;两楼线条笔直,轮廓鲜明,造型遒劲有力,倒映在城下池塘中,更增强了气势磅礴的效果。”

  西直门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寛5米,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面宽3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6米,楼连台通高32.75米。下层檐柱24柱,上层檐柱16柱。三滴水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戗脊走兽(小跑)7个。

  西直门箭楼,面阔七间,规制与内城其它门箭楼基本相同。内侧庑座面阔五间,楼连台通高30米,俯视呈“凸”字型。屋顶形制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歇山式,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抱厦顶是单独的单檐歇山式。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正东面每排12孔,两侧面每排各4孔,后抱厦两侧面无箭窗(这是西直门箭楼区别于其它各门箭楼的显著特点),总计80孔。

  瓮城为方形,东西长62米,南北寛68米,瓮城内东北角建关帝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洞,门洞上建有单檐硬山顶闸楼,有两层12孔箭窗,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城外护城河石桥建在瓮城顶端外(正西,正对箭楼处) 。

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 《京城全图》上的西直门图


 

  1901, 西直门箭楼西面(城外) ,庚子之变过后,市面一片萧条。选自《从阿穆尔到北京紫禁城》


 

  1905年前后, 西直门城门洞东侧进城的骑驴少年( 美) 雷尼诺恩


 

  1905, 西直门瓮城闸楼外明信片。

1909年,西直门箭楼西侧护城河桥外的鐡路道口 (京张张路) [ 上海同生照相馆摄影 ] 。


 

  1909年 , 西直门北侧新建的西直门火车站内停车场北向 (京张张路) 。画面右侧可见内城西北角楼城台 [ 上海同生照相馆摄影 ] 。


 

  1910年, 西直门箭楼西面和西外大街。


 

  1911年, 西直门北侧偏西的西直门火车站站房和站台,沿站台棚顶可见外城西北角楼城台。

1921年, 西直门城楼西面瓮城内,由箭楼下向东拍摄[( 瑞典) 奥斯伍尔德· 喜仁龙Osvald Siren] 。


 

  1929年, 西直门外大街。该年农事试验场改称天然博物院,后来西外大街一度被叫做博物院路。


 

  1949 ,西直門城樓東面(城裏),坐着十輪大卡開進城的解放軍。


 

  1969年西直門正准备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