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飘着白雪。
这纷飞的季节,让我无法拒绝。
狼叔这首歌唱出了北京人对冬天的感觉,小时候的冬天是真冷,纵然孩子们大棉袄二棉裤的裹着,小脸儿小手儿照样带着皴儿。稍微刮点儿风,嘴上手上就开始迸口子,还爱拿舌头去舔,又干又皴又流血.....
这么冷的天气下,走在冷哋哋的小胡同儿里,再隐约闻见这么一股子煤球儿炉子味儿,那可真叫地道。赶上过年,和着炮仗的火药味儿和响动,加上各种冬季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北京冬天给我留下的记忆。
北京最适合什么季节来,这是很多外埠朋友和我聊过的话题。春季多风沙,夏季较闷热,秋冬季节更能体现出北京城别样的情趣。
当然首选还是秋天,但可惜黄金季节太短,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冬天访京也是不错,若能扛住北方的寒冷,若能躲过几个雾霾天。
那么,北京的冬天究竟有什么值得看
冬景
北京的冬天,似感寂寥,围墙边的月季,马路边的景观草、槐树都已枯槁凋零,公园里的松叶也是暗淡多了,显得老态龙钟。
但当漫步在清幽的胡同、爬上险峻的长城、走近故宫高大的城墙、在昆明湖畔吹着猎猎北风欣赏日落时,心中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北京的冬天,每一步都是一段历史,虽然天气冷,却也冷得干脆。
清晨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枝桠间漏下来。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恍如隔世般。
美食
旧京的秋冬时节,有一句应景的俗语:不怕三黄就怕一黑。这“三黄一黑”是旧京主打的零嘴,三黄指的是栗子、柿子、白薯,一黑则指的是黑枣。
在老北京的心目中,糖炒栗子,烤白薯与糖葫芦,可能是秋冬寒风里最具风味最暖心的小吃了。
古时栗子多半是烤食或蒸食,糖炒栗子这种吃法大约是在北宋年间兴起,经过战乱流传至北方地区。北方栗子甜糯,特别适宜糖炒,又因其“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沾”,而被老百姓喜称为“灌香糖”。
当然,若论大菜,此时正当吃铜锅涮肉的好时候。七八好友围着一口铜锅,觥筹交错,全不顾窗户上的哈气,再咂摸一口二锅头,嘿!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玩乐
看过《老炮儿》电影的必然对六爷在什刹海滑冰的场景印象深刻,每年到了冬天,这里的冰场就会开放,场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周围框起来收门票的,当然这里有专人维护,也很平整。
另一种没有人管,直接在冰上有人租冰刀及冰上用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滑野冰,虽然野冰确实能体现滑冰的乐趣,但危险性也极大。你还可以看到久违了的小冰车,和朋友爱人一起玩儿接龙,找回童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