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坐地铁五号线从张自忠站B口出来,如果扭头看一眼的话就能瞧见一座位于高墙内的凉亭的顶部,院墙上挂着一个文保的牌子,上面写着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贝子奕谟府遗存。这里原来是一座贝子府,历史上围绕着这座王府发生过很多神奇的故事。
北京城里,每一条胡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条胡同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这些陈年往事也使得看似普通的小胡同充满了传奇色彩。
如今坐地铁五号线从张自忠站B口出来,如果扭头看一眼的话就能瞧见一座位于高墙内的凉亭的顶部,院墙上挂着一个文保的牌子,上面写着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贝子奕谟府遗存。所谓贝子,是清代皇室贵族的一种爵位名称,排在亲王、郡王、贝勒之后位列第四,可见这里原来是一座贝子府,历史上围绕着这座王府发生过很多神奇的故事。
从谟贝子府到佶公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四九条69号院的奕谟贝子府遗址,已成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宿舍,院里虽然盖了很多小房子但仍显得很宽绰,站在院子中间可以看到四周还有很多原来的老房子,那座凉亭也在,只是四周砌上围墙成了房间。
清早期,东四九条胡同里就开始有王侯府第存在了。在《乾隆京城全图》中,东四九条西口与十条之间的位置标有一座愉亲王府,不知道这座亲王府与位于龙头井的愉郡王府是什么关系,但这大致就是后来谟贝子府的位置。
《光绪顺天府志》九条胡同条目下写道:谟贝子府在九条胡同。提到贝子府还是先来说说这座王府的主人奕谟,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第一章中就提到了这位贝子,奕谟是溥仪祖父醇亲王奕譞的堂兄弟,家中无儿无女。后来惠郡王奕詳的儿子载济过继给奕谟,不幸的是两个月后载济去世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奕譞的七子载涛在十一岁的时候被慈禧太后下旨过继给奕谟,这回奕谟大喜过望,第三天做起了弥月,大宴亲朋,仿佛自己得了个亲生儿子一样。此事不知怎么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老佛爷很不高兴。
溥仪在自传里提到,奕谟有一次受了慈禧的气后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只脚,并且题了一首诗:“老生避脚实堪哀,竭力经营避脚台,避脚台高三百尺,高三百尺脚仍来。”意思是说慈禧胡搅蛮缠,自己避犹不及。不料此事传了出去,这回慈禧动了大怒,马上下了一道懿旨,把已经过继来五年的载涛要了回去,重新过继给钟郡王奕詥。这段故事被溥仪写在《亲王之家》一节里,而当年溥仪写这本自传时曾参考了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日记,这段故事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光绪三十年(1904年),奉国将军载光的二儿子溥佶过继给奕谟为嗣孙,奕谟第二年亡故,溥佶袭封奉恩镇国公,所以后来这座谟贝子府也就改叫佶公府了。民国期间出版的陈宗蕃所著《燕都丛考》中就提到(吉)佶公府在东四九条路北。
前两年笔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曾经见到过一张当年佶公府拍卖的广告,上面写道:本府近岁收入缺乏,现因收款甚急,愿将全部陈列及历代保存珠石文玩、皮衣貂褂、字画册页手卷、成堂家具以及御赏物品悉数拍卖,落款地址是东四九条西北路口。广告的最后还加了一条注释,本府房屋共一百余间及自用汽车一辆一并出让。由此可见这座老王府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还应该有自己的汽车库。
广告单上是中英文双语印刷的,英文写明拍卖参观日期为8月23日到30日,但没有写明年份,不过英文版里标出了参观日期对应的为“星期五到下星期五”,笔者通过查阅万年历推断比较可能的时间应该是1912年或者1918年。至于这次拍卖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佶公府后来肯定是被卖掉了,民国后很多靠吃皇粮过日子的八旗子弟没有了收入来源,变卖祖产成了一些王孙公子唯一的生存之道。
梅党活动中心冯公馆
民国时期,北京胡同里的门牌重新进行了编号,并且统一换成了蓝色的铁牌。门牌左侧是区名,右侧是胡同名,中间是门牌号,下面是苏州码,这样的老门牌在胡同中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当时这座王府的门牌号码是34号,而王府的主人则变成了冯耿光。
冯耿光,字幼伟,曾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后任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是不是直接在佶公府那次拍卖会上买下的这所宅子不得而知,但是一段时间里东四九条34号成了冯公馆却是不争的事实。经过装修改造,这座昔日的王府成了京城著名的一座私人府邸,并且在这里发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
那个时候,京剧名角层出不穷,这其中就包括一代大师梅兰芳,当时有很多喜爱支持梅兰芳的戏迷自发形成了一个类似现在追星族的组织——梅党,冯耿光便是梅党中最重要的一员。冯耿光与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素有来往,对梅兰芳更是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冯耿光劝梅兰芳著书立说,这才有了梅大师的那本著名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多处表达了对冯耿光的感激之情,称其给了自己四十余年如一日的巨大的帮助。
如今在东四九条小学附近的亭子前,有一块印着梅兰芳大师演出剧照的说明牌,指出这里曾经是电影《黛玉葬花》的拍摄地。在《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中的《梅兰芳传》中提到了《黛玉葬花》这出戏,并且附有演出剧照,这是1916年梅兰芳新编红楼剧中的一出。1924年,香港民新影片公司找到梅兰芳拍摄了一组京剧片段,其中就包括《黛玉葬花》,而这段戏是实景拍摄的,拍摄地点就选在了冯公馆的花园,很遗憾这部电影如今已经看不到了,在梅兰芳故居以及一些书籍中还能看到几张电影剧照,其中可见人物背景是花园的长廊部分,廊子里的倒挂楣子是精美的“万字不到头”图案,这种造型现在只有在一些皇家园林才能见到,由此可见这座王府花园当年还是非常讲究的。
梅兰芳一生中的发生的许多大事都与东四九条这座王府有关。1927年9月的一天,冯公馆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惊天大案。按照当时报纸上警方公布的说法,一个叫李志刚的人私闯冯公馆,并扣押人质勒索巨款,后因枪伤人质及军警而被击毙,最终还被枭首示众。后来关于这个事件的版本很多,说法五花八门,但几个关键点基本可以确定,虽然警方公告里没提到梅兰芳的名字,但事发之时梅兰芳在场,再有就是此事的确是发生在东四九条的冯公馆而不是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宅。
著名京剧女老生、人称“冬皇”的孟小冬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上连发三天重要启示,其中就有提到: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巨变。同时声明中也指出自己与李志刚没有任何关系。另外,贾英华先生所著的《末代国舅润麒》中也提到当年润麒曾亲眼见过东四九条西口李志刚被枭首示众的情景,可见此事不虚。
日伪时期成了川岛芳子宅第
再后来到了日伪时期,这座王府又和一位历史人物扯上了关系,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男装女谍川岛芳子。川岛芳子本名叫爱新觉罗·显玗,汉名叫金碧辉,是清朝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善耆为了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恢复满清统治,在显玗六岁时把她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成年后金碧辉返回中国做了大量间谍工作,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被捕,1948年被以汉奸罪处决。
至于这座王府最终怎么到了川岛芳子手里的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此宅先是落入张之洞之子张燕卿之手,后被张送给川岛芳子。张燕卿早年曾留学日本,伪满洲国成立后先后任实业部部长和外交部大臣,而当时川岛芳子的一些家人也在伪满洲国里任职,比如大哥金宪就曾担任过齐齐哈尔市长。据说张燕卿当年回到北京后曾想谋求华北新民会会长一职,由于当时川岛芳子在北京和日本人很有些关系,张燕卿为了讨好川岛芳子而把这所宅子送给了她。也有传说是川岛芳子通过欺骗的手段从别人手里强占了这套宅子,根据川岛芳子的做事风格,此事有可能。
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的金默玉是川岛芳子的胞妹,在金默玉的回忆录里提到过1945年她从日本回国后曾去东四九条见过川岛芳子一次,但并没有提到具体的门牌号。曾经是蒋介石侍卫官的叶邦宗所写的有关川岛芳子的文章中写道,当年奉命抓捕川岛芳子时她住的院子很大有好几进,院子里边还有花园,如果描述属实的话,川岛芳子当年很有可能就是住在这座旧王府里,因为整条胡同里虽然有几座大宅院,但是带花园的只有这座旧王府。
前些年和胡同里的街坊们聊天,也曾经听到过一些有关川岛芳子的传说,有说家里老人当年在胡同里见过川岛芳子的,有说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房子顶棚里发现过手枪的,还有说日本人拿着老照片进院子前来访古的,更有很多在胡同里租房做买卖的为了招揽生意硬说自己的房子是川岛芳子住过的。
后来,在这座旧王府的东边设立了东四九条小学,上世纪90年代修建平安大道时,西边花园部分的建筑也逐渐被拆掉,只有那座凉亭被迁建到现在的位置,但已不是原物。如今残存的王府原物只剩下小学校大门对面的一座八字影壁,保存还算完好,此外在校园内还散落着原来王府的一对老门墩,再有就是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大门口那几棵老槐树了。
沧海桑田,世事变换,东四九条这座老王府里曾经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今恐怕只有门前的那座八字影壁才知道这其中的历史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