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部古装剧,不仅创下了穿越剧的收视狂潮,而且也成就了一对现实中的才子佳人。
《步步惊心》中四爷对若曦深情款款让人印象深刻,然鹅,你们只看到了这些吗?
剧中的服装造型配饰等等都很是考究,那么,重点来了↓
仔细看图中的红圈圈,再仔细看四爷手上戴的碧绿的小圈圈,看似仅仅是一种饰物,但是这种饰物可是大有来头。
这种饰物叫做扳指,“扳”有牵拉、挽回的意思,古代射箭时,用来套在勾弦的拇指上,为了防止放箭时急速回弹的弓弦擦伤手指。
扳指的前身是“韘”(shè),最早出现在商代。
“韘,射决也,所以抅弦。以象骨,韦系,著右手巨指。”——《说文•韦部》
下图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枚玉韘。
这枚玉韘为碧玉琢成,带褐色斑纹。它的下面平齐,上面前高后低,整体呈呈斜面状筒形。
拉弓射箭时,韘前面的沟槽可以帮助控制弓弦,后面的两个并列的透穿小孔用来穿绳,把绳系在手腕上,箭射出后,防止韘脱落遗失。
到春秋战国时期,韘已经比较流行了,但有些韘已经开始变短。
汉代的韘比较独特,是之后都少有的形状,呈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成为了装饰品。
此后,历代更迭,韘的制作材质不断发生变化,但都随着弓箭等远射兵器一同流传下来。
到了清朝,这个由擅长骑射的满族人建立的王朝,见到的就是我们如今比较熟悉的扳指,并且还根据扳指上面的图案分成文扳指和武扳指,文扳指是那些外壁上刻有诗句和花纹的,武扳指上面很素净,甚至一尘不染的。
清朝前几代帝王,都承担着平息叛乱,开疆扩土的重任,所以牢记祖训,以骑射为本,崇尚武力。
康熙年间,为了锻炼军队,康熙在承德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木兰围场作为狩猎场,并且每年七、八月份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八旗精兵去那里狩猎,史称“木兰秋狝[xiǎn]”。
乾隆时期,乾隆帝对于秋狝大典相当重视,自乾隆六年到乾隆五十六年,秋狝次数达四十次之多。不知道是不是秋狝次数多了,导致乾隆成了清朝众多皇帝里边最喜欢扳指的一个,尤其喜欢玉扳指,并为玉扳指赋诗多首。
乾隆十七年清明前后,他得到一枚做工十分精良,质地极为温润的白玉扳指,乾隆非常喜爱这枚玉扳指,并赋诗一首。
据统计,乾隆一生共为玉扳指写了50首诗。
除此之外,乾隆自己使用的扳指都十分讲究。
首先,必须是固定的款式,包括膛口的大小、壁的厚薄、具体的形状等等,都是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的。
其次,乾隆还会亲自参与每个制作过程,并给出自己的建议。为制作一枚满意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时,连续七次来回传递命令以及扳指实物,要求工匠修改。
这样小小的扳指能让乾隆如此吟诗作赋,牵肠挂肚,其中不仅出于皇室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君子比德于玉”的影响。
与此同时,扳指也体现着等级之森严。极品扳指当然是皇帝御用,上面经常有御题诗、诗意画和宫廷专用纹饰等带有浓厚人文气象的雕刻。
其次就是御赐扳指,也就是各地高级官员、附属国进贡或宫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会将这些扳指赏赐给立有战功的将领。
再来就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家宗室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会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此外,还有贺寿用扳指、嫁妆扳指、纪念或占卜扳指等等。
其实,只要不荒废骑射,扳指就大有用处,但是在道光帝之后,武备松懈,秋狝被废弛,扳指就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装饰品,也就是达官显贵们拇指上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