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把御尺,叫颐和园十七孔桥

都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之前小编已经去领教过,最终结论是501只!可你知道,有座桥上的石狮子可比卢沟桥的还多出43只呢!


 

  这座桥又火了,因为以它为原型设计的产品,获得了颐和园文创系列的一等奖!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这把十七孔桥御尺最终是以80.08的高分,在专家评选的60件展品中拔得的头筹。

  值得说明的是,本次参评的颐和园文创产品,是从300余件展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专家评判打分的首要标准就是颐和园的文化元素。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洋,在对《十七孔桥御尺》进行点评时说:

  “该产品将尺子的瘦长形状与十七孔桥的长桥造型进行很好地结合,其便携性与功能性突出,同时采用木材做原材料,很好地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中国风格。”

  作为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十七孔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1736年,乾隆皇帝在位时,决定兴建此桥,直到1795年,才正式建好。

  然而,为什么要修建17个桥洞呢?这还要从《易经》说起。自古以来,中国人信奉“九为老阳、六为老阴”的说法,尤其是封建帝王,对吉利的数字百用不殆。


 

  这十七个孔,从桥正中的大孔向两端数去,每端都正好是“9”,寓意极好。

  十七孔桥长150米,飞架在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如果你去过卢沟桥,来到这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乾隆皇帝当时就意在仿照卢沟桥而建。

  从桥上的精美石雕就能看出,这座石桥一点都不亚于卢沟桥。每个桥栏望柱上的石狮子都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大小共计544只。

  除此之外,桥头还有石雕异兽,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桥额北面有“灵兽偃月”,南面有“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从全湖来看,西堤与短堤将湖隔成了三块,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

  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也是呈一宾一主的姿态,设计之巧妙,韵味之深长。

  有意思的是,关于十七孔桥还流传着一段趣事。


 

  鲁班爷帮修桥?

  相传修桥的时候,一天,工地上来了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很长,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一边走还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

  工地上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儿最后无奈地离开了,他往东走到六郎庄,夜里睡在树下,每天鸡叫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大雨,村西王大爷见老头可怜,让他搬到家里住,还管饭吃。老头住了一年,也凿了一年。一年后,他对王大爷说:“你的恩情我忘不了,把这石头留给你吧!”

  眼看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乾隆皇帝准备前来“贺龙门”!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


 

  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派人四面八方去找。工程总监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大伙儿都说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十七孔桥有着如此美好的传说故事,又有着能工巧匠们的巧夺天工,从建成之日起,它的四季四时之美,便令人神往赞叹。

  在园中各处望桥,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处处都是十七孔桥的最好的镜头。

  不如趁着春节假期,去亲自感受下冬日里的十七孔桥,借着晨曦或夕阳,领略下数百年风姿不减的桥之美。

  顺便去看看摘得冠军的文创,记得有一把御尺,叫十七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