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奇茹
京津冀协同,是三地产业重构优化提升的过程,更是资源重整协同创新的过程。
2016年12月,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的七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名单中唯一一个跨省综合试验区,三地将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京企联姻津冀开辟新天地
北京向北230公里,承德县滦河之畔、西山脚下,河北省首个大数据小镇正在崛起。未来四年,这里将建成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小镇的首个主打项目,全名是承德县德鸣大数据产业园,由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与承德市共建。
万家团圆时围坐在家中看春节联欢晚会直播,全国两会期间成千上万网民通过互联网关注时政热点,各大高校艺考期间跟着直播“主播”的手机屏幕在现场大过眼瘾……当你享受互联网、电视直播、手机直播带来的一场场信息盛宴时,你或许并不清楚,它们背后的流畅体验,离不开一项“内容加速”技术的功劳。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就能提供这样的一站式内容加速技术服务。
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肖立国介绍,内容分发、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等业务,都需要大量高科技研发投入,而数据中心是他们提供这些服务的硬件“基础设施”。在北京,高能耗的数据中心建设已被限制发展,目前公司的主要技术研发团队留在北京,需求量逐渐攀升的数据中心则正向河北延伸布局。
在津冀多地落子的大数据企业何止一家。今日头条、奇虎360、五八集团等中关村大数据企业纷纷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京东集团布局天津港保税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打造北方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启迪之星孵化的纤测道客公司也从中关村引入天津,将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光缆在建设期和运行维护期间相关纤芯的质量数据……
全国创新力量“闻香”来
当你购买一台新款手机时,京东商城能够提前预测到某个小区新款手机的需求量,将商品提前发到配送站,实现“未买先送”。当你还没从睡梦中清醒,今日头条早已像肚中“蛔虫”一般提前摸清了你感兴趣的当日新闻。在京东、今日头条这样的北京创新企业背后,消费行为、阅读行为等各领域的大数据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业界已经达成一项共识——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将成为像石油一样的战略资源。
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创新,正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全国创新力量“闻香而来”。
去年双“十一”期间,网购交易额再创新高。在每一秒发生的数十万笔交易背后,同样是大数据中心在提供技术支撑。双“十一”当晚,时任阿里巴巴IDC团队资深经理的赵小舟和技术人员在位于河北张北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紧盯着各项技术指标。
两个月前,作为北京、河北合作共建京张“中国数坝”的首个大型项目,投资近200亿元的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正式启用。阿里大数据中心在各地考察后选择落地张北,因为张北不仅有常年气温较低、风电资源丰沛、产业空间充裕等长处,更有接近北京、天津等创新企业的区位优势。
受益于“中国数坝”的推动,张北这个既不沿边也不沿海、既无雄厚的数据产业基础又无高端人才的县城,却在短短几年间成功承接了产值预计达1000亿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落地。在全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未来产业布局中,“京津冀”已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打造为众多企业和政府机构服务的“北方数据心脏”。
此前发布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地图》显示,2016年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企业数量已达875家,与2009年的350家相比翻番有余。
在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看来,这种由创新驱动的新产业链,颠覆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运煤、输电的分工协作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传输”主导产业分工的信息经济模式。
大数据星火正燎原
不只是电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科技领域,大数据正成为京津冀三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星星之火”。
过去,企业想要完成一项大型生产需求,需要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分别布局,产业链长、效率较低。如今,在北京工业云平台上发布一个项目生产需求,平台上覆盖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企业都可以在线“接单”,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也能分工协作,各取所长。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以航天云网的工业云平台为例,其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主线,提供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目前已形成了服务“京津冀”和辐射全国的能力,接入企业已有约15万家。
除了工业,交通、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大数据星星之火也正在汇集。根据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三地将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并推动三地在交通、航运、环保、旅游、大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与民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