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村文艺爱好者不少 54岁老赵捣鼓出无忧鼓

 

赵宝江和孙子正在调试无忧鼓。 
 

 

爷孙二人在演奏无忧鼓。
 

 

遇到切割这种危险的活儿,老赵都会让孙子远远躲开。
 

 

老赵的小孙子也加入到无忧鼓的演奏行列。
 

 

老赵在公园里演奏无忧鼓,吸引了周围村民围观。
 

 

老赵的无忧鼓,就是对着网上找来的图片制作成的。
 

本报记者 宋佳音/文并摄
 

54岁的老农赵宝江和他8岁的孙子,用废旧煤气罐,竟然捣鼓出一件新潮乐器——无忧鼓。这件新鲜事,最近成为昌平区南邵镇张营村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京郊农村文艺爱好者不少,赵宝江就是其中之一,像大多数人一样,他常玩的无非是笛子、葫芦丝等常见的乐器,像无忧鼓这种洋乐器,过去连听都没听过。一次偶然在演出中看到有人使用一个圆形的奇怪乐器,很随性地演奏出奇妙的音乐,赵宝江颇为羡慕。
 

回来上网一查,赵宝江才知道那叫无忧鼓,又叫钢舌鼓,是一种新潮乐器,融入了磬、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的婉转灵秀,还加入了时下流行的强力穿透,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升灵性。听说一只好的无忧鼓要几千元时,赵宝江萌生了自己制鼓的想法。
 

“其实最开始的无忧鼓就是别人用废弃物自制的乐器。”赵宝江多方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无忧鼓的最初原型是由美国音乐人利用小号丙烷罐制成,起初称为“罐鼓”,它是在丙烷罐底部切割出不同大小的金属音舌,从而发出不同的声调。“丙烷罐不就是咱家过去用的液化气罐嘛,多的是。”
 

赵宝江很快找来几个废旧的液化气罐,按照网上查到的步骤开始制作起无忧鼓来。
 

他先用角磨机将废弃的煤气罐切割成3部分,舍弃中间的部分,把上下两部分焊接起来,再在煤气罐的底部切割出不同大小的金属音舌。
 

“说起来简单,做一个却得花上一个多月,难就难在调音上。”老赵说,在做无忧鼓前,要先设计好图纸,再用皮尺、卡尺测量出精确的数值,用圆规确定好中心,画圆、找点。切割时,不能一切到底,而是留一段距离作为调音用。
 

用锯条在金属音舌上调试音准是最难的,力度不好把握,重了轻了都不行。因为双手长时间握着锯条往下用力,老赵的手上被磨出厚厚的老茧。
 

赵宝江既没接受过专业音乐培训,也不懂歌谱、五线谱等乐理知识,为了让无忧鼓的8个音调分毫不差,他还用手机下载了调音器APP,对照着一个一个调试。8岁的大孙子赵博懿学过两年钢琴,懂一些乐理知识,便自告奋勇帮爷爷记音调。
 

第一个无忧鼓做出来后,爷孙俩很兴奋地用自制的小锤儿敲起鼓来,听着空灵的鼓声,俩人乐坏了。不过很快,俩人也有了不少困扰,比如俩音舌的宽度、长度明明都不相同,出来的音却是一样的;还有,在用锯条调整一个音舌的音调时,其他音舌的音调也都会随着发生变化。
 

困扰不久就解开了。
 

“无忧鼓讲究的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框框太多就失去本意。”赵宝江说,现在一有空,他就会拿起无忧鼓敲一阵儿,有时候还和孙子一起去村里的公园表演,“不管专业不专业,图的就是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