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金融街”:三百米胡同开设数十家银号

大栅栏一带、西河沿街盐业银行旧址,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钱市胡同遗存的银号匾额

■陈 溥
 

近日,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既有西洋风味又兼具传统特色的建筑集群揭开神秘面纱。它就是历时十多年打造的北京坊,它以百年劝业场和谦祥益、交通银行旧址等8栋沿街集群建筑为中心,构筑“中国式生活体验区”,这使得古老的大栅栏焕发出新的生机。
 

事实上,大栅栏街区是北京城最具魅力的古老商业街区之一,它的辉煌与繁盛在北京首屈一指。大栅栏初兴于元代,形成于明代,发展鼎盛于清中期至民国,这条长不足300米,宽约10米的小街内,自古以来商贾荟萃、店铺密布、每天人来人往。
 

大栅栏的繁荣,也带动了周边商业、娱乐业的繁荣,在清朝末年,珠宝市街内有多家铸造宝银的官炉房,钱市胡同是进行银钱交易的集中地,而施家胡同内聚集了数十家银号。民国初年,西河沿街更是建起了盐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栅栏一带是当年北京城的“金融中心”。
 

1
 

明清大栅栏发展至鼎盛
 

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通惠河开通,为南北经济交流提供了新的交通通道。在漕粮沿河北运之际,南方商人也携带货物搭载漕船沿河北上,贩货至大都。货到后,许多商人便在丽正门(元大都南边的三个门之一,旧址位于明清北京城正阳门北侧)外搭建棚房,进行贸易,逐渐形成市场。丽正门外有菜市、草市、穷汉市等,还有德兴楼、状元楼、太平楼等建筑。这些建筑不知确切的用途,从名称看,很可能是商市中的酒楼。这表明伴随着通惠河的开凿,前门一带的商业在逐步形成。
 

明初,由于长期的战乱,北京人口骤减,商业萧条。永乐皇帝重新定都北京后,为振兴京城,朱棣决定迁南方富户充实北京,不仅使北京人口大增,而且带来了充足的财源。为发展商业,又决定在北京择地盖铺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前门外被确定为搭建廊房的理想之地,在前门大街西侧四条胡同内搭建廊房,建成后被称为廊房一条至四条,大栅栏就是廊房四条。兴建廊房对发展前门一带的商业起了重要作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外城之后,这一带被纳入外城之内,安全得到保障,商铺更多。到明代中后期,前门大栅栏已成为北京最重要的商业繁华之地。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居,兵、民分置制度,内城汉人一律迁出,由八旗分区驻防。清政府还下令内城不许建会馆、戏院及娱乐设施,这些设施及汉人开设的商店一律迁入外城。这些政策促进了外城,特别是前门外一带的格外繁荣,大栅栏街区的商业逐步发展至鼎盛。
 

清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决定外城仿内城之制,于各胡同口设置建栅栏。规则制定之后,官民等皆禁行走。廊房四条因为店铺众多,铁栅栏建得格外高大华丽,久之,大栅栏的称呼取代了原来的廊房四条。
 

大栅栏的读音也很特别,它不读“da zha lan”(大炸栏),而是加“儿”音后,弱读为“da sha lan er”(大沙栏儿),后演化为现在的“da shi lan er”。初到北京的人,要找“大栅栏”,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打听“大十栏儿”,差不多就人人皆知。
 

大栅栏的发展带动了周边街区的繁荣,大栅栏商区早已不仅是一条小街,它是前门大街以西商业街区的代称,包括西河沿东段、廊房头条至三条、珠宝市街、粮食店街、煤市街及周边的多条胡同。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一带出现了一批闻名遐迩、声誉斐然的老字号。“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就是当年在大栅栏一带的瑞蚨祥、马聚源、内联陞等老字号。
 

2
 

小胡同里的钱银交易市场
 

商业的长期繁荣也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兴旺,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金融业。清末民初,珠宝市街内有多家铸造宝银的官炉房,钱市胡同是进行银钱交易的市场,施家胡同内有十几家银号,而银号是银行出现之前的一种金融业组织,这些先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炉房、钱市、银号、钱庄、银行奠定了清末至民初,大栅栏街区在北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
 

珠宝市街南北走向,北起前门西河沿街东端,南至大栅栏街东端与粮食店街相连。此街形成于明代,清代时街上有多家经营珠宝、玉器、首饰的店铺,成为京城最大的珠宝玉石交易市场,故名珠宝市。1965年改称珠宝市街。
 

珠宝市街北口路西是老北京丝绸业“八大祥”之一的谦益祥。这里原是另一家老字号益和祥绸布店,谦益祥在廊房头条路北。1955年两家合并后称谦益祥,搬入现址。1978年曾更名“北京丝绸商店”,作为展示丝绸精粹的一个窗口。2000年又恢复谦益祥老字号。
 

清末,珠宝市内集中了26家官炉房。清代,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炉房”即是将散碎银子在坩埚中融化,铸成大、小元宝的作坊。“炉房”有“官炉”、“私炉”之分,经过户部许可,发给部照的称官炉。当时各省交纳的税银规格、成色不同,运到北京后由官炉房融铸成统一规格、统一成色、留有纹印的“官宝”才能入库。官炉房承担着类似现代造币厂的职能。
 

进入民国后,盛行银圆,各省纷纷设厂铸造,珠宝市炉房铸造宝银的业务逐渐终止,大部分炉房改为银号,少数停业。
 

在珠宝市街内路西有一条死胡同,全长50余米,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最宽处不足0.8米,窄处只有0.4米,一个身材稍胖的人都难通过,如两人相对而行,只能一人在门洞内避让,让另一人先行通过。
 

就是这样一条窄小的胡同,却曾是京城银钱交易市场,故名钱市胡同。它掌握着全市银钱比价行情,是全市商人关注的中心。因而胡同虽小,知名度却极高。
 

清中期前,货币主要以白银和制钱为主。白银就是炉房铸造的大小元宝,主要用于批发交易和大宗薪俸支付、制钱主要用于零售买卖。两者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必然有兑换,两者的比价也有涨有落,经常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钱市胡同就是官办的银钱兑换的主要市场,胡同内有18户经纪人,他们各用砖建成方形案子,俗称“十八案”。每天清晨开盘时,经纪人站在各自案子上高声吆喝买或卖,成交后他们从中提成。来市场交易的商家知道交易行市后,立即以鸽子传递行情,按钱市的兑率作为买卖的标准,很快传遍全市。胡同尽头有一处很大的木架罩棚,就是当年银钱兑换的场所。
 

现在,胡同南侧有五所三合小院,都是当年铸造银锭的炉房,仔细察看,屋顶留有气窗,是当时冶炼银锭时通气用的。北侧是四家连体式建筑,二至三层楼房,中西合璧,外立面装饰十分考究,这是四家清末建成的银号。当银两与制钱被银圆与纸币取代后,钱市失去了原有功能,很多改成了银号。现在这里是民居。
 

前门西河沿街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

西河沿街交通银行旧照

民国时期大栅栏一带街景

3
 

三百米胡同
 

开设数十家银号
 

在大栅栏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煤市街与前门大街之间有九条东西向小胡同,施家胡同是从北向南的第四条胡同,也是这几条胡同中路面最宽敞、平坦的一条。相传明代有一施姓人氏在此开设银号,故称施家胡同。清末至民初时期,这条不足300米的胡同内开设了十几家银号,时称“银号街”。后来又有华威银行、惠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此开业,小胡同成了金融区。
 

胡同路北11号是裕兴中银号,当年这是大栅栏地区规模最大的银号。它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外立面上有壁柱和檐口装饰线,一、二层窗上有三角形山花,一层窗户的铁栏杆上有篆体“裕兴中”三字。楼内前后有两个宽敞的天井,围绕天井,楼上楼下各有20多个房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此楼外墙体出现裂纹,后经抗震加固处理,现仍较好保存着,为施家胡同第二旅馆。
 

胡同路南22号是一座西式小楼,外观很有气势,大门两侧立着两根高大的希腊式圆柱,与两侧的四合院比起来十分醒目,这里曾是集成银号,院内曾有四栋小楼。
 

与集成银号相对,路北21号是三聚源银号,17号是启明银号,15号是福生银号,一字排开,里面格局基本一样,都是两进院。前院是四合院,后院正房是中式的两层楼。17号院比较大,进门后是一片宽敞的空场,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施家胡同居民开大会的地方,号称“社会主义大院”。现在已盖上了房子。
 

此外,路南还有10号谦生银号、12号义生银号、24号宝丰盛银号、26号余大亨银号、28号广瑞银号等,银号街真是不名虚传。
 

前门西河沿街东西走向,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明代已成街,因在前门外西侧,护城河南岸而称西河沿。1965年整顿地名时,为有别其它西河沿而定名为前门西河沿街。
 

此街在历史上就是繁华的商业街。清初,这里有许多书铺,到乾隆年间才陆续迁往琉璃厂,街上还有多家会馆和旅馆及京城最大的肉市、菜市。清末民初,街中先后开设了汇聚银号、乾云生钱庄、河北钱栈局等多家金融机构,再往后多家新式银行如盐业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等相继在此开业,这里成了旧京金融街,现在街内还保留着中国金融业早期建筑的旧迹。
 

进街西口不远,路南220号,是浙江绍兴银号商人所建的银号会馆,又名正乙祠,是在京为数不多的工商行业会馆之一。
 

清初时,京师银号多为山西籍与浙江籍商人所办,山西人在原崇文区北孝顺胡同建有银钱业工会。康熙六年(1667年)浙江绍兴人在西河沿建立银号会馆,以“奉神明,立商约,联乡谊,助游燕”。每年春秋,馆内都要举行集会。旅京的浙江金融界人士祭祀神明,联络乡谊,同时也传递信息,洽谈业务,银号会馆为北京早期银钱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银号会馆最初是在明代古寺的基础上改建的。规模较大,不但有祭祀祠堂、议事大厅,还有一座装饰华贵的大戏楼。大戏楼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已有300年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
 

戏楼坐南朝北,方形,三面突出,正前方有木柱,台顶设木雕花罩。对面看池里可容纳200余观众品茶听戏,两侧为上下两层的敞开式包厢。当年,梨园界的多位名家几乎都在此登场表演。从程长庚到余叔岩,再到梅兰芳、程砚秋等四大名旦,他们在此演出勾勒出一部鲜活的京剧发展史。
 

关于银号会馆为什么又名正乙祠,有两种说法。
 

一说与道教有关。道教又名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被尊为正一天师。银号会馆供奉正一天师,中国古代“一”,“乙”通用,因而称为正乙祠。另一说认为,会馆内供奉财神赵公明,神号为“正乙龙虎玄坛如意真君赵公元帅”,取前两字称正乙祠。
 

现在,正乙祠的其它厅堂建筑都已损毁,大戏楼却整修一新,经常演出戏曲,成为弘扬戏曲文化的一座殿堂。一副新的对联极好地概括了古戏楼的历史“古风古韵古戏楼,正天正地正乙祠”。
 

4
 

百年前的证券交易所
 

沿着前门西河沿街往东行,近街的中段路南有一座颇有规模的两层灰砖楼。大门开在中间,两边完全对称,由凸出的方形壁柱隔开每间,中间的两根壁柱高出屋顶,之间的枋心有灰塑花草图案。这座楼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证券交易所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中间为营业大厅,两边是小营业厅。如今大楼依然健在,从残留的细节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
 

接近街东口时,路北有两座风格各异,极为抢眼的建筑,这是在中国金融史上有名的交通银行与盐业银行旧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当时的邮传部以募集资金赎回被帝国主义控制的京汉铁路为由,奏请清政府批准设立交通银行,主要经营轮船、铁路、电讯、邮政四系统的金融业务,成为我国最早的一家实力雄厚的专业银行。位于西河沿街9号的交通银行是1932年竣工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建筑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建筑大师杨廷宝。这座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花岗石贴面,主立面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又运用了我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元素,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建筑的较早的成功探索之一。
 

从全局看,整座建筑体现了中国牌坊式建筑的许多特征,从细部看,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不少元素。一层主入口门头上加了绿琉璃门罩,并融入了传统垂花门的细部。三层窗洞口用雀替装饰,两侧各有一突出墙面的立雕龙头。屋顶运用了斗拱和绿色琉璃檐口,与主入口相呼应,这些中式元素运用得十分自然,毫不生硬、勉强,使建筑整体具有了中国风格与气派。
 

交通银行东侧,紧邻的7号是盐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创办于1915年,创始人张镇芳曾任长芦盐运使,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是袁世凯的亲信。盐业银行成立后他任该行的首任董事长兼经理。盐业银行实力雄厚,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并称“北四行”。
 

盐业银行大楼与交通银行不同,完全是西式风格。地上三层,全部为红砖墙面,镶嵌白色石边,建筑轮廓十分鲜明,正面有贯穿两层的爱奥尼克柱式,做工精细,三层中间为突出的钟楼,成为全建筑的视觉中心。
 

5
 

廊房诸条商业兴
 

明永乐年间为繁荣北京商业,在前门外盖铺房,移民居住并鼓励商业活动,谓之廊房胡同,从北向南共四条。廊房头条、二条西起煤市街,东至前门大街。廊房三条较短,西起煤市街,过门框胡同不远即通行。廊房四条即现在的大栅栏街。
 

廊房诸条在清初已是繁华的商业街。北京灯市明代在东四灯市口,清代移至前门外。廊房头条内有文盛斋、华美斋、秀珍斋等20多家灯笼铺,曾被称为灯笼街。1915年,文盛斋制作的彩灯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两枚金奖。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巨型红灯也是由文盛斋制作的。1956年,廊房头条内的多家灯笼厂组成北京市美术红灯厂。除灯笼店外,廊房头条还有许多金店,专门制作、销售金银、珠宝、首饰,并出售金条、金锭。较著名的有天宝号金店、开泰金店、三阳金店等,现路北有几家都曾是金店旧址。它们都是中西合璧的楼房,外立面有西式壁柱,繁密精致的花草雕饰,从中仍可看到当年的富贵华丽。
 

廊房头条中段路北有一座近代西式商业建筑,北门直达前门西河沿街,这就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北京劝工陈列所”。用以展览各地工商产品,供商人参观为主,同时也销售一些商品,是清政府推行新政,促进商业发展之举。开业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兴盛一时。
 

这座北京最早的西式商业建筑却命运多舛,屡遭厄运。民国初年两次失火,民国九年(1920年)失火后政府无力修复,将其抵押给北洋军阀魏连芳,由他出资复建。修复后改名“劝业场”,取“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之意。民国十六年(1927年)再次失火。劝业场几乎化为灰烬,后依靠8万元火险费加以重建。1938年被收归实业部,又投资加以修缮,劝业场成为一座集百货、餐饮、娱乐、演出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建筑,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社会动荡,上世纪40年代末劝业场频临倒闭。
 

1956年公私合营后,劝业场成为国营商场,商场在经营上采取厂店挂钩、产销结合、批零兼营的方针,劝业场得以振兴。“文革”期间,劝业场又遭厄运,曾数年停业,后改为信托旧货业务。1975年,劝业场改组为新新服装店,后成为新新宾馆。如今,劝业场经过重修后,以崭新面貌迎接世人,一座百年商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百年来的商业发展与变迁。
 

廊房二条内以经营玉器古玩的店铺最多,被称为玉器古玩街,三盛兴、恒盛兴、聚丰厚等著名玉器古玩铺都开在这条街上。廊房三条较短,除玉器铺外,开有多家银号。
 

现在的廊房头条以旅馆业为主,廊房二条、三条除民居外主要是餐饮与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