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园的窑台童趣

在咱们北京南城,有座融古代与现代园林艺术为一体、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园,它就是1952年,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大型园林景区,陶然亭公园。如今,这座占地60万平方米的园区,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湖水荡漾,亭台掩映,景色十分宜人,是广大市民休闲愉悦的最佳去处,也是每年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举行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可是您知道吗,在陶然亭公园建成以前,这里地势低洼,溪流纵横,荒草遍地,芦苇丛生。在水塘中心有一个土丘,土丘上有一座辽代修建的寺庙叫慈悲庵(至今还在)。明、清两代曾在慈悲庵北边开设了一个窑厂,专门烧制砖瓦。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窑台”。
 

我1939年出生在原宣武区的教子胡同,是地道的南城土著。因为我家离窑台不远,上小学时我经常和小伙伴,在课后去窑台玩。从教子胡同南口,先奔南横街,再穿过盆儿胡同、大川淀、珠巢街、粉房琉璃街、红土店、黑窑厂等任何一条胡同,都能到窑台,也就是现在陶然亭公园北门附近。我们一帮孩子,连跑带颠儿的顶多半个钟头路程。
 

那时的窑台没有围墙,一洼一洼的死水,周围长满了芦苇和荒草,还有大大小小的坟头,十分荒凉凄惨。在我们小孩眼里,那绝对是最好玩的地方——原始,野趣,有水洼,有土山。可以逮蚂蚱、捉蜻蜓、抓蟋蟀、扑蝴蝶、捉迷藏……当然,这些都要背着家长,爸妈们既怕外面的“野孩子”把我们带坏了,又怕我们掉进水洼子里上不来,所以是坚决不让去的。一旦被发现,轻则挨一顿数落,重则就是一顿臭揍。可是那儿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只要家长不留神,小伙伴们偷偷一摆手,一个个就又撒丫子了。
 

窑台的上空,离多老远就能看见成群的“老琉璃”,红红绿绿的漫天飞舞。蓝肚皮褐黄翅膀的叫“干儿”,绿肚皮的叫“耔儿”,黄肚皮的叫“黄儿”,红尾巴的叫“红辣椒”。许多孩子手里举着一个网子,跟着“老琉璃”乱跑,瞧准了一抄就是一只,然后把它翅膀别过来夹在手指头之间,一会儿,两只手就夹满了。被逮住的“老琉璃”大眼睛里充满了不服气,也有一丝哀伤,肚皮一鼓一鼓地喘着粗气。
 

除了蜻蜓还有蚂蚱,黄的,绿的……除了玩昆虫,我们还拔老根,煽洋画,爬土山,拿树杈当枪追着打仗,春天放风筝,夏天游泳,秋天摘野果子,冬天在冰面上拿两根铁钎子划冰车,窑台简直就是我们全天候的游戏场,一年四季都有的玩。当然,所谓的游泳也只是在水里扑腾几下,俗话叫“狗刨儿”。可我连这两下子都没有,没辙,只能在坑边给人家看衣服。
 

到了傍晚,眼看天快黑下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回家吃饭去喽”,一个个“小泥猴”便迎着晚霞,扛着网兜,举着“战利品”,意犹未尽地散去……
 

时光真快,说起这些已是70多年前的事了,但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聊起来仍很兴奋和陶醉,就好像前几天的事。我真想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再重新度过一回童年。
 

何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