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现“绿环”绕城 长达56公里,13座公园镶嵌其中

昨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施工现场格外壮观。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正在加紧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荡漾出一片广阔的水韵林海。记者日前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城市副中心将被一道56公里的“绿环”环绕,13座公园镶嵌其中。圆心也是一片大尺度的绿色,面积超过3个颐和园,将有剧院等文化设施入驻。
 

骑车40分钟可抵“绿环”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通州全境90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环、两带”的绿化格局。
 

“一环”指的是在通州城区外围,建设一道绿色休闲游憩环,其周长约56公里,半径7公里,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凡是通州城区的市民,骑自行车最多40分钟就能抵达游憩环。”这位负责人说,“总共有13座公园坐落在环上,目前已经建成4个,其余9个公园的新建、改建工程目前均已启动,明年完工。”
 

“两带”中的东部生态带位于通州和北三县之间,是一片沿潮白河延伸的生态绿带。其南北长50公里,宽度不小于3公里,能够有效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建设。未来,东部生态带还将与北三县的绿化连片,构建国家公园,形成320平方公里的森林湿地群落,来自东边的清新空气可长驱直入城市副中心。
 

西部生态带位于通州和北京城区之间,南北长32公里,宽500至1000米,总占地面积92平方公里,包括朝阳的部分区域。西部生态带由三个公园群组成,北部是包括孙河湿地公园在内的湿地公园群;中部公园群属于游憩环的一部分,包括永顺公园、梨园公园等;南部则建设大片的森林湿地。
 

“绿心”比3个颐和园大
 

休闲游憩环的圆心也是一片大尺度绿色,它的名字简洁明朗——绿心。
 

绿心的面积达9.8平方公里,比3个颐和园还大,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绿色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心的定位不只是单纯的绿地、森林,也是通州的市民中心。在绿地覆盖率超过70%的基础上,重要的城市剧场、剧院等文化设施都将集合于此,成为一个市民中心和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历史上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被视为“水陆之要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也将突出运河文化,打造全长17.5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带上分布着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五个大型公园,两侧建设百米以上的绿色开放空间,全程建设慢行景观路。“河水流动、树叶摩擦、植物光合作用都能产生负氧离子。大运河文化带在增添文化韵味的同时,也能成为城市的通风走廊。”这位负责人说。
 

行政办公区前,一片36公顷的“千年守望林”今年5月底前就将完工。这片森林生长在起伏的缓坡上,乡土树种高高低低错落分布,未来将服务于本市的政务、公务活动,以及友好城市交往。
 

林荫覆盖所有道路河流
 

通州位于“九河下梢”,单单是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温榆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北运河等9条大河流经。河流两侧将建宽度大于百米的绿化带,并铺设慢行景观路。
 

“每条河都是生态绿廊,每条路都是林荫路。”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的主要道路呈现“十横九纵”的布局,在这19条道路中央,将设置2-5米宽的绿地,种植1-2行树木进行隔离。在稍窄些的次干道两侧,建小型公园带。机非混行的支路直通每个社区,将更加突出景观特色,种植樱花、国槐等树种。在广渠路二期等高架桥的绿化方面,突出可视范围内的森林厚度。
 

城市副中心还将建设均衡的公园体系,到明年年底,面积超过10公顷的公园将建成16处,5-10公顷的中心公园达23处。再加上小型公园、小微绿地等,绿色正在通州不断蔓延,四年之后,95%的通州市民出门500米即可见到公园绿地。
 

去年,本市在通州区启动了42个园林绿化项目,今年将再启动25个项目。到明年年中,这67个项目将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