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村落隐居“花盆”里?

 

花盆村民居围墙和古树

  花盆村石花盆

花盆是北京市延庆区东部山区千家店镇的一个小村庄,包括花盆、前山、耗眼梁、大队沟4个自然村,全村330户,人口895人,距区政府驻地72公里,与河北省赤城县的东卯镇接壤。
 

花盆村的由来
 

花盆村地处黑河西岸,北、西、南三面环山,千沙公路从村南穿过,环境十分幽静。考古调查表明,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花盆村一带生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花盆前山一带还曾出土过大量战国刀币和汉代石臼,在花盆村出土过辽代钱币窖藏。说明花盆村地区一直有人居住。明初属大宁卫,明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为蒙古朵颜部占据。清初定居的人渐多,形成较大村落,名景阳村。据《中国清代营房史》记载“康熙五十年(1711年)设。以营盘口外千家店、花盆、龙潭等处现有房地,拔独石口章京一员,拔什库四名,甲兵三十六名,驻防千家店等处”。另据《口北三厅志》记载,“土人掘地得石盆,不知何代所遗,遂以名村及其岭焉。”从此,景阳村名改为花盆村,村边的山被称作花盆岭,算起花盆这一称谓至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花盆村在清代也被称作花盆镇、花盆营,属河北道独石口厅管辖,处于左冀镶黄旗境内。清嘉庆年间花盆营设有骁骑校(原称分得拨什库),设佐领一人,正六品。骁骑营为受各旗都统直接统率的部队,佐领与骁骑校为直接受都统与副都统、参领管辖的军官。民国三年(1914年)撤独石口厅属沽源县,抗日战争时期属伪满州国热河省丰宁县,1940年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曾属丰(宁)、滦(平)、密(云)联合县,1947年划入四海县。1951年撤四海县,划入赤城县,1957年划归延庆县,1958年并入千家店人民公社,为花盆大队。1961年成立花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花盆乡。1997年与红旗甸乡、沙梁子乡一同并入千家店镇,花盆再次回归到花盆村。
 

石花盆传奇经历
 

对于石花盆,村里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还附上种种传奇经历,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如醉如痴。最常听说的是这样的一个版本。传说花盆村原名景阳村,清代时定居的人渐多,形成较大的村落。当年修建关帝庙时挖出一个精雕的石花盆。盆上刻有莲花、金鱼图案。众人都觉得很稀罕,传说这个石盆是宝物,一旦倒入清水,盆内便有莲花盛开、金鱼游动。把水倒掉,石盆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村里人认为石盆是个宝物,就将它供奉在新落成的关帝庙里,并将村名改为花盆。此后,花盆村年年风调雨顺,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花盆村得到宝贝“石盆”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年后,有个“南蛮子”来到花盆村,一连三天在关帝庙旁边的老虎山上打坐,口中念着咒语。第四天,“南蛮子”走了。可是,花盆里的金鱼和莲花也不见了,不管人们怎么往里倒水,也看不到“金鱼戏莲”的景象了。石盆里的宝贝不知怎么就被“南蛮子”盗走了。庙里只留下了这只空石盆,一直到今天。
 

虽然没了金鱼和莲花,石盆依然不同凡响。新中国成立后,关帝庙被用作政府办公场所和工厂。有个胆大的人感觉石盆放在庙里也没用,正好拿家里当个喂猪的猪槽子。可是,自从拿石盆当猪槽子开始,猪越来越瘦,不爱吃食还经常得病。这个人感觉石盆是庙里的圣物,拿它喂猪一定是得罪了“神仙”,于是便悄悄地把石盆又放回庙里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经专家初步鉴定,这石盆应该是辽金时期的石香炉。说明,清初建关帝庙之前,这里一定也是一处前人留下的庙宇遗址。
 

信仰中心关帝庙
 

关帝庙是花盆村历史上的信仰中心。据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清初,嘉庆十四年重修,1934年亦有修葺。该庙为两进院落,由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部分组成。庙内有“重修关帝庙碑”一通。关帝庙占地1095平方米,建筑面积303平米。201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虽然规模不算很大,建筑也不十分精美,却集合了众多的信仰,是延庆东部山区最有特色的一处古建筑群。
 

虽说是关帝庙,但庙内供奉的神仙却十分复杂。山门殿供奉马童和门神。中殿明间供奉有关帝和关平、周仓的塑像,但是东次间后檐墙绘有龙王壁画,下面供奉一尊形体较小的黑龙王塑像,西次间后檐绘有青苗、药王、虫王的画像。而东西山墙上半部分绘有三国演义故事壁画,下半部分却为龙王庙的龙王行雨图和雨毕回宫图。把关帝和龙王供在一间殿宇已属罕见,而且还把两个题材的壁画内容非要反拼合到一起,画在同一面墙上,那就更为少见了。在延庆独此一处。后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等。后殿东西山墙还绘有十殿阎罗和二十地狱壁画。壁画上带着礼帽的人物和枪决犯人的场景,就连地区也与时俱进,融进了民国时期的一些元素,内容上有所创新。
 

每年的阴历四月二十八,花盆关帝庙都要举办隆重的娘娘庙会。届时十里八庄的村民,包括河北地区的善男信女都要云集花盆村关帝庙前看大戏,场面十分壮观。
 

花盆村抗日战斗
 

花盆村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子。抗日战争期间,在花盆村发生过多起不同规模的战斗。1938年5月份,为支援冀东人民的抗日暴动,八路军宋(时轮)邓(华)支队的三十六大队和骑兵支队,经白河堡、千家店、花盆,奔向怀柔县的秋场、大地村一带。途经花盆村时,与伪满洲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我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全奸敌伪三十五团二营,俘敌三百六十多人,缴获子弹三万发,手枪三十余把,“三八”式步枪三百四十余支,重、轻机枪十四挺,还有掷弹筒多具,我军只伤亡五人。
 

据村子里的老人回忆,1942年到1943年间,日本鬼子要求村子都要建围子,让几个村都集中起来,围到一个土围子里。那时没房的也只好随便搭几间草房住着。不久八路军来了,一夜之间四下都是八路军,八路军与日本鬼子激战了一夜,把敌人赶到了南山梁的崖头上,敌人都跳崖了。后来村里解放了,各村才又搬回了各村。围子早就被拆平了,只有村东桥头边还残存着当年的半截炮楼,向人们讲述着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向往与坚持
 

如今走进花盆村,村内干净整洁,街上种满了鲜花和树木,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打扫村内的卫生。临街几排的墙被青蓝色的涂料粉刷一新。几个老人在街边的供销社前坐着聊天。村里的供销社至今依然使用几十年前的货架和柜台。如今很多地方的供销社都被改成了小商店或停业,而花盆村的供销社却依旧是村里主要的商业中心,是村民们集会的主要场所。老人们说小的时候这就是店铺,以前这里叫田玉堂,是外面有钱人过来开的,当时这店里可是最干净的地方,一进门就是伙计拿着布摔子替客人轻扫尘土,店里卖各种杂货,印象最深的是店里卖的糖瓜,特别好吃。
 

位于花盆村中部95号院是村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民居建筑。这是一处典型的四合院,有北房五间、西房三间、南房四间一过道。大门位于东南角,硬山清水脊,仰瓦屋面,有座山影壁。正脊、戗檐砖等砖雕精美,有花卉、麒麟、鹿、狮子等吉祥图案,花卉图案上还涂着绿色与红色的颜料。影壁墙东西两侧加有砖雕对联,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楷书字体,字迹清楚,雕刻线条流畅。倒座临街山墙有放置匾额砖台,砖台上雕有花篮、缠枝葡萄等。
 

作为百里山水画廊深处的一座小山村,花盆村已经成为4A级景区的一部分了。每到旅游旺季,络绎不绝的游人慕名而来,去村中关帝庙拜谒那传说中的石花盆,去村子里寻找历史文化的印记,听老人们讲花盆的美丽传说。古老的边陲小镇仿佛又再现了当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盛场景。花盆人期待的美好生活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