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罗地网”守卫京北水源 赤城生态清洁治理70平方公里小流域

 

本报记者 李如意
 

“北京一杯水,半杯源赤城。”曾经,张家口市赤城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赤城县位于北京市上风上水,县域内分布着白河、红河、黑河,通过地表径流和定期放水,每年有上亿立方米的水源被输送到密云水库。作为北京的水源地,从去年开始,赤城县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布下“天罗地网”保证水源的水质。
 

赤城县城东南12公里,蜿蜒的山路旁是位于白河河谷的柳林屯村,村子与白河就在咫尺之间。时值三月,寒冷的坝上地区河水仍然没有解冻,河面洁白晶莹。生长于斯的柳林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泉说,这条河承载了整个村子的记忆。不过,有些记忆是灰色的,“在过去,只要碰上大雨,两边山上泥沙俱下,都流到河里面了”。
 

去年八月,样田乡柳林屯和双山寨两个村子率先开展了清洁小流域建设,两边的泥沙再也无法轻易“下山”了。
 

由普通汽车换成皮卡车,记者跟随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来到柳林屯村旁的一座小山上。上山的路是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时修建的土路,因为汽车的辗轧,路上形成了两道深深的车辙,这让仅有一条车道的土路显得更加颠簸。
 

到达山顶平地视野极佳,俯瞰之下,山坡上鱼鳞状的树坑引起记者的注意。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树坑就是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部分。工人们在山坡上挖出树坑,将油松树苗栽到其中。鱼鳞状的树坑呈现“品”字形,就算下雨,受到冲刷的土壤会停留在这些树坑中,难以流向山下。现在这里分布着350公顷水土保持林。眼下,这些树苗已经通过严寒的考验,都已成活。耐寒、耐旱的油松茁壮成长,它们根系在地下形成网络,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另外,山谷之间筑起八道铅丝石笼,汇入河谷的泥沙也难以流到山下。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理区实现了洪水不下山,淤泥不出沟的目的,项目区内拦沙率达到70%以上。“可以说,清洁小流域建设给泥沙布下了‘天罗地网’。”
 

下山进村,柳林屯灰瓦白墙。走进百姓家,人们都已经把旱厕改成了水厕。村子里的污水都将输送到村东头的污水处理厂,这里每天能处理3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实施过程以水源为中心,实施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同步治理,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起到保护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
 

据介绍,赤城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任务70平方公里,去年8月10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完工。目前,柳林屯、双山寨两村落已建设完工,从这两地汇入白河的水源都已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直接减轻了泥沙下泄淤积白河堡水库和密云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