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听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至于大部分人都认为,清明是个忧伤的节日。其实,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久远的文化礼俗。清明节这一天,民间有植树、放风筝、春游、祭祀先人等多种有趣的活动,这在笔者收藏的古玩中就有或多或少的体现。
最隆重的是祭祖,“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我国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由来已久,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这段记述就很好地说明了清明祭祖扫墓的盛况,我收藏的这件清雍正年间的青花祭祖圆盘,直径20.5厘米,胎质嫩白细腻,薄胎精工。盘中一分为二,牡丹花环绕,上半部分是一儒生弯腰,双手合十虔诚膜拜,下半部分是一官员模样的人单腿跪地,焚香祭祖,以此寄托对去世亲人的哀思。
最惬意的是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草青柳绿,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孔子早在春秋时就咏叹过他的理想——“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就是能在春天里去郊游,踏踏青。这件民国粉彩冬瓜罐上面的图案,便是仕女踏青,寻找诗情画意的情景。只见两个女子依偎在鲜花盛开的假山旁,两边是孩子和侍女,在翠绿竹子陪衬下,显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最让小孩子兴奋的是放风筝,“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清明时节,春风和煦,人们喜欢放飞风筝,借此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件民国五彩花瓶,就展现牧童骑牛放风筝的情景。牧童骑牛横笛表现的是诗情画意,而牧童骑牛放风筝,则彰显欢快喜庆气氛,青山、绿树、红花、翠草,织成了春意盎然,黑牛信步漫游,风筝在蓝天上和大雁遥相呼应,牧童坐在牛背上,双手持线,抬头望着风筝,整幅画面构图考究,工笔线条流畅,笔法娴熟,刻画细腻,孩童形象逼真生动,完美地表现出孩童最天真烂漫的一面。
最热闹的是蹴鞠,蹴鞠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鞠是一种皮球,起源于宋代。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件宋代磁州窑婴戏蹴鞠四系罐就巧妙定格了蹴鞠孩童的两个瞬间动作,一个双手举起,上身前躬,左脚用力,右脚着地,正在玩高难度的铲球。另一个一手高举,一手下放,右脚着地,左脚向上倒翻,正在玩高难度的颠球。当中绘黑彩缠枝花叶纹隔开。画面活泼生动,孩童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情趣。
◎文并供图/王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