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三山五园”是京郊三大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三山五园”为皇家文化的代表。“三山五园”里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香山、颐和园和圆明园的。香山也是以红叶文明全国,但是香山的美景决不仅仅在于红叶。本篇将概括介绍“三山”和“三园”的美景。
香山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苍翠连绵,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永安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曾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如今这二十八景中的多数景观都已经恢复重建。
香山的主要景点有:致远斋、香山红叶、红色之旅、碧云寺、勤政殿、香山寺、玉华岫、香雾窟、欢喜园和蟾蜍峰、隔云钟、栖月崖、双清别墅、西山晴雪、香炉峰、昭庙、见心斋、琉璃塔、翠微亭、凤栖松、芙蓉馆、静翠湖、踏云亭、眼镜湖、璎珞岩、知松园、重阳阁、孙中山纪念堂等。
地址:海淀区碧云寺路香山公园
玉泉山
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的西侧。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之说。“玉泉”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金史》上,因为这里的泉流“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明人有诗称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山亦因之称为“玉泉山”。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古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玉泉垂虹”引为“燕京八景”之一。乾隆帝也曾 “几余临憩, 略加修葺”,他认为玉泉山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未形成瀑布,故将其改为“玉泉趵突”。
玉泉山上,景色十分优美,再加上一系列佛教文物、三国遗迹,使它成为自然和人文景观合为一体的景区。玉泉寺和铁塔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现存有天王堂、大雄宝殿、般若堂等。
地址:海淀区玉泉山路
万寿山
万寿山在元朝时期被称作翁山,相传有位老人,在山上发现一个装满宝物的石翁,因此而得名。乾隆年间改名为万寿山,为庆祝皇太后寿辰,修建寺庙。只可惜,乾隆年间修葺的建筑被英法联军烧毁,现保留的多是光绪年间重建的。山前的昆明湖是一个半人工、半天然的湖泊,大约已有3500年的历史。颐和园就是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模板建造而成。
地址: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静宜园
静宜园是香山上的一座清代行宫。静宜园以自然风景为主,尤其是秋季的漫山枫叶,最是美丽。静宜园中有乾隆皇帝命名的“二十八景”。静宜园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地址:海淀区香山买卖街西头
静明园
静明园位于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占地75公顷,其中水面13公顷。玉泉山山形秀丽,林木蓊郁,两侧峰拱伏南北,状如马鞍,山上多奇石幽洞,随处皆泉,是北京西郊的风景胜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此建行宫“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静明园,为皇家禁苑。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大规模扩建,三年后基本建成,并钦定园内“玉泉趵突”等十六景。玉泉山的“玉泉垂虹”是燕山八景之一,被乾隆皇帝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地址: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
畅春园
畅春园,位于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目前畅春园尚存两个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另外,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达资源中学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