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富帅是黑龙江的木作工匠,与几位前辈大哥一起受邀来到本意手作交流,为大家展示木作中“旋”的工艺。
“校长”裴溧为几位孩子做示范讲解,从兴趣爱好到专业设计制作,几年来他不断培养年龄从5岁到75岁的零基础人群。
“喵叔”爱好广泛,做木工、骑摩托、滑雪、潜水……只要在工作室做木工,就可以很快脱离都市的喧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工作室设备齐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块榆木疙瘩,“喵叔”每天会用20分钟对其精心打造。
学员隔着有机玻璃板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对于做木工的各种安全问题,创办者们尽可能会考虑周全。
“很多地方都在提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认为是在尽可能保留传统工艺手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种认真、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只在于工匠,做什么事都该这样。”
缪茗华,朋友们喜欢叫他“喵叔”,一位在京生活二十多年的台湾大叔,退休前是职业经理人,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木工手作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当今流水线生产的各类产品填满都市人生活的当下,能精心静心用手工为自己制作一件件木质用品,成了生活的一种享受。”
于是,这位木作学习班第38期的学员与校长裴溧合作,加上几位有同样生活理念的朋友一起在草场地开办起本意手作Genworks工作室。不卖家具和工艺品,不帮客人定做家具和工艺品,而是教喜欢木作的都市人自己来做。他们把木作课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从两小时为自己做一把木勺,到一家三口用两三个月做一个柜子,再到用半年学习成为一位木作教师。从认识树,区分料,变成板,再制作,最终做出一件属于自己的木质作品。
在喵叔看来,心无旁骛专注地与木头打交道,也是一种同自己对话的过程。在逐步雕琢和打磨中,让自己慢下来,体味一件作品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完工所带来的充实感,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