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法源寺丁香诗会举行 丁香花开时古刹吟诗文

 

昨天,来自曹灿朗诵艺术学校的少年儿童在丁香诗会上朗诵了《祖国的春天》。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聂宽冕
 

昨天下午,法源寺内,丁香花阵阵香气醉人。
 

一个流畅动人的女声伴随着花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你们是一轮火红的朝阳,蒸蒸日上;我们是一抹绚丽的夕阳,同样灿烂辉煌。”台上,诗歌《你们和我们》已近尾声,台下,观众们对着脱稿朗诵十几分钟的老者,惊讶和钦佩之情慢慢在心中积蓄。当朗诵者最后一个字符落定,台下的人们在余韵中沉默了一会儿,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观众脱口而出:“田华老师记忆力太好了!”旁边的观众点头道,“她一定为这次诗会做了很久的准备。”
 

第十六届法源寺丁香诗会暨第十三届丁香笔会在丁香花盛开之际如约而至,除了九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田华登台表演外,还有作家、诗人、朗诵艺术家、诗歌爱好者、社区百姓等300多人参与,他们以诗文会友,以书画联谊,让高雅艺术亲近寻常百姓,也让千年古刹展现出了别样诗意。
 

著名导演、编剧刘纪宏在现场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戴望舒的《雨巷》,诗中提到丁香花,显得十分应景。谈到丁香诗会,已连续两年前来参加活动的他表示,现在都提倡文化自信,但这种文化自信应该从群众中做起,“丁香诗会有悠久历史,它的传承可以让更多北京的普通群众接触到、喜爱上、回忆起咱们传统的诗歌文化,这也是北京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北京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民国时期还留下了泰戈尔、徐志摩等诗坛巨匠的身影,已有百年历史。中断多年后,以社区百姓为主体的北京法源寺丁香诗会2002年恢复举行,逐渐成为每年春天北京市民踏青赏花、开展诗歌吟诵活动的主要去处。
 

首届丁香诗会发起人、西城区第二图书馆馆长李金龙在谈及诗会的历史时表示,“现在都在强调深入社区,我们做像丁香诗会这样的文化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能参与、感受,进而扩大文化的感染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