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有座开元寺

作者: 王润
 

 

开元寺。
 

 

在一块六楞石柱上雕刻有三尊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全跏跌坐一尊,左右护法胁持弟子两尊。石刻佛像体态饱满、生动,衣褶流畅,极富写实感。风格为金代。
 

开元寺位于顺义城东北隅双兴南区的一处三层楼高的土岗上,处在居民楼的环抱中。对附近道路、环境不熟的人很难找到它。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几乎与顺义城同龄,是目前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开元寺。如今,翻修的院落内有殿宇两进,总计十间。
 

显赫的皇家背景
 

顺义城始建于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初名弹汗州。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因参与平叛有功,唐玄宗嘉奖过弹汗州,并赐予新名“归顺州”。从唐末起,简称顺州;明代降州为县,始称顺义县。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5年皇帝。他英明果断,励精图治,一扫唐朝近百年的沉疴,开创了开元盛世。他利用皇权,设计夺取儿媳杨玉环,册立为贵妃,亦足见多情。这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专一、真挚的感情,更是羡煞了无数世人。正当他人生鼎盛之时,唐玄宗敕令天下各州都要选出一座位置好、规模大的寺观,赐名开元寺或开元观,作为开元盛世的地标建筑。“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引自《唐会要·卷五十》)。这一年距始置弹汗州整整90年,距唐玄宗御赐改名归顺州只有22年。据顺义区文物管理所高洪秀所长介绍,目前全国保存至今的开元寺共有15座,顺义开元寺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座开元寺。
 

与一般寺院不同,除了供奉佛菩萨像之外,开元寺内都要供奉唐玄宗本人的塑像和雕像。从传世文献来看,天下开元寺中的唐玄宗像以铜质的居多,其他的还有玉、石、木、泥等多种材质。另外,有的开元寺内还供奉唐玄宗的画像。
 

这些塑像、雕像和画像平日是否享受香火供奉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在每年的八月初五,也就是唐玄宗生日这天一定是对外领受万民朝拜的。虽说封建社会有“礼不下庶人”的传统,可唐玄宗偏偏是一位不墨守成规,喜欢标新立异的皇帝。早在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他就曾授意宰相宋璟和张说,让二人牵头奏请将皇帝的生日设定为“千秋节”。“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引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唐玄宗在《答百寮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手诏》中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的创举,写道“八月五日,当朕生辰……自我作古,举无越礼,朝野同欢,是为美事”。在君臣一唱一和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皇帝祝寿的节日诞生了。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再下敕旨,“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引自《唐会要·卷五十》),将千秋节和其他几个重要节日安排在全国各地的开元寺、开元观举行。行道散斋,就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在千秋节这天,全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宴乐、休假三日”。在此期间,上至都城,下至乡间村社,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在长安,唐玄宗和杨贵妃“千秋节”这天登上花萼楼,领受官民朝拜,观赏长安街头的各种演出。长安之外,地方官员到开元寺、开元观,面对唐玄宗的塑像、雕像和画像,行礼祝寿、欢饮宴乐,如皇帝亲临;民间百姓也要来瞻仰龙颜,沐浴恩泽。这一天,开元寺一方面要举行为皇帝祈福祝寿的宗教仪式,另一方面还要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吸引信众烧香许愿,增加寺院收入。据历史学家考证,这是中国庙会的最初形式。
 

悲壮的忠烈故事
 

在金末元初的战争岁月,顺义开元寺里发生过一个守城官员以身殉国的壮烈故事。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坚守顺州的王晦被叛变的部下出卖,城破被缚,在开元寺被杀害。“晦被执,不肯降,遂就死(引自《金史》王晦传)”。王晦死节时“谓其爱将牛斗曰:‘若能死乎?’曰:‘斗蒙公见知,安忍独生。’并见杀(引文同上)”。王晦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尊崇。元初大诗人郝经推崇褒扬王晦等人舍身取义的壮举,作《金源十节士歌》,称“王刚忠公等十人,皆死事死国,有古烈士之风。可以兴起末俗,振作贪懦。”后来有人在开元寺里王晦遇害的地方竖立石碑,常年有人祭祀凭吊。
 

在王晦遇难的五十六年后,元代大儒王恽(yùn)途经顺州,与友人梁御史聊起王晦的忠烈事迹,取道开元寺,来瞻仰旧迹。“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月二十二日,过顺州,与梁御史话金节侯刚忠王公子明死节事,马上为赋此诗以吊,州旧治唐归顺州,见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试太子洗马郑宣力所撰开元寺碑”(引自王恽《秋涧集》)。这段文字后面,附凭吊王晦的绝句一首,从略。从这段文字看,当时的开元寺尚有唐代大历五年的古碑一座。大历是唐玄宗之孙——代宗李豫的年号。这也足以证明顺义开元寺始建于唐代。
 

大历五年,伟大的诗人杜甫与边塞诗人岑参相继辞世;开元盛世也早已在安史之乱的硝烟中散尽。唯有在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中可以相见当年的繁华。这一年,一个叫郑宣力的人来到顺义开元寺,在这里稍事逗留并留下一方镌刻在石碑上的墨宝后,便悄然离去。
 

第二位来寻访王晦事迹的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这位身负家仇国恨反清斗士,遍历京郊山水,搜集遗文掌故。他来到顺义开元寺,必定是对王晦其人其事心存仰慕。他在《昌平山水记》记述了顺义开元寺,尤其提到“开元寺碑今亡”,而王晦碑“今亦无人知之者矣”,不知心情当是怎样的悲痛。这分明是说,他曾就这两块碑、两段历史向当地人深入走访过、调查过。可现实却连一丝心灵的慰藉都没有给他留下,所以才会发出“今亦无人知之者矣”的感慨。
 

妙趣的龙泉烟寺
 

明代,顺义开元寺殿前设有龙亭。龙亭内供奉龙牌一块,上书“皇帝万岁”四个字。龙亭前设香案,两侧设锣鼓仪仗。万寿节当天一早,县令率领文武官员身穿朝服、朝靴,戴朝冠,齐集开元寺。在香烟鼓乐声中,众官吏文东武西排列整齐,后面跟着全城的儒生、耆老、僧道人等。听见司礼官唱道:“告天祝寿”之时,众人等一起向龙亭龙牌行三跪九叩大礼。县令进诣香案前,跪读事先准备好的祝文。祝毕,回到原位,官吏民众再行三跪九叩礼。接着众声高呼:“万岁万万岁”,再行三跪九叩礼,如皇帝亲临。这里分明可见唐代千秋节的遗风。
 

因为在顺义开元寺龙亭之侧有井泉,常年涌水不断,与殿前龙亭的香烟繁盛相互映衬,每逢官员聚众朝贺之日,烟光水色相偕成趣,故有“龙泉烟寺”之称,构成明代的“顺义八景”之一。
 

顺义开元寺久经沧桑,文化内涵丰富,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堪称是顺义的镇城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