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匠人精神做好毛猴” 北京昌平北七家镇老人酷爱传统毛猴制作

耍枪、舞剑、抖盘、大合唱、抬轿子……样样精通,如此多才多艺,可不是哪位民间艺人,而是一只只栩栩如生的毛猴。
 

这些毛猴,出自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东区居民申普建老人之手。这位64岁的老人,对毛猴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10年来,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研究、制作毛猴上。他制作的毛猴不计其数,单按题材来算,就有31类,全部来自日常生活。
 

昨天,社区居委会活动室里聚满了人,申普建的毛猴手工课开讲了。
 

“毛猴是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所用主要材料是蝉蜕、辛夷、白乳胶和牙签。做毛猴讲究的是肢体语言艺术,手上功夫一定要精细,这样动作才生动。”申普建边做边指导,“脖子得出来,没有脖子不好看;胶要入到骨朵里,这样最结实。”没一会儿工夫,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毛猴就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我是无意中接触到毛猴的。”申普建回忆说,10年前,他在网上看到别人制作的毛猴,便对惟妙惟肖的毛猴“一见钟情”。他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视频学习操作步骤,还经常参观毛猴展览,学习大师的手艺和方法。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申普建开始尝试上手操作。
 

三伏天,老申不顾天气炎热,每天早晚都到宏福环岛、小区人工湖附近的柳树林里寻找蝉蜕。一次,他和老伴儿带着孙女去麋鹿园玩。结果,一看到园里高大茂密的柳树,他就不舍得走了,掏出一个塑料袋,找一根长竹竿,捡了200多个蝉蜕。
 

蝉蜕要清洗、晾干、肢解,用头做猴头,用螯做猴腿,用腿做猴子胳膊。然后用白乳胶粘好,等胶水干了,才能进行下一步。随着技艺的精进,老申已经不满足于让小猴子干巴巴地或站或坐了,而是把毛猴放到某个特定情景中,组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申普建创作出了《歌唱祖国》毛猴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一只毛猴站在台上挥舞着指挥棒,一群毛猴站在对面拿着话筒唱歌,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每只毛猴动作各不相同。
 

申普建告诉记者,他制作一个题材的作品通常要好几天时间,边做边琢磨边改进。在制作《小猴抖盘》时,3只小猴,每只手要抖4个盘,但是小盘子粘在细钢丝上粘不住,他就想办法扩大它们的接触面,把细钢丝卷在笔芯上,做成一个和小盘子一样大的圆。尝试了6次,才将小猴手里的24个小盘子粘成功。
 

一个题材的实现,仅仅有毛猴是不够的,还要有很多配件,如玻璃、小弹簧、野生干枝梅、项链珠子等。申普建制作毛猴的配件个个精致。“做毛猴就要学会化腐朽为神奇。”在申普建眼里,世界上没有废弃物。香杆,他用来做轿杆;酒瓶的外包装和内衬布,他用来做轿顶和轿帘;玻璃,用来做小猴们的房间。
 

除了有着变废为宝的能力,申普建还善于观察生活。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他提供了创作体育系列毛猴的灵感,先后制作出《小猴对弈》《小猴打篮球》《小猴打羽毛球》等作品。
 

“因为热爱,所以我不考虑时间、精力的付出;因为热爱,所以我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我要用匠人精神做好毛猴,尽我所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申普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