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度五一:陶艺体验感受抟土成器的神奇

 

 

有人说,陶艺就像一场旅行,由泥出发,在水与火的征程上抟土成器,用饱蘸色釉之笔将素胚勾勒、渲染,最终打磨出一件富有灵气的造型。整个过程,就好比从混沌世界穿越到朗朗乾坤,亦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一次探寻。
 

这是上周末我亲自体验了一次手工制坯后的感受。虽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我的作品看上去还不如同行五岁小朋友做得好,但通过这次体验,我已经渐渐喜爱上了这门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爱上了那细腻柔软的陶泥一边旋转一边滑过指缝的奇妙感觉。
 

由于来晚了,我一进体验教室套上围裙就坐在拉坯机前,手忙脚乱地打开机器想赶上进度,结果不小心蹭了一袖子湿乎乎的泥巴。环顾左右,只见其他学员们都把袖子挽得老高,还小心翼翼地把双腿收到围裙下面,避免蹭上泥。对面的美女老师笑呵呵地对我说:“做陶器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手稳,二是心静。你们不要着急,看清我的演示再开始自己练。”
 

只见她双手握住托盘中心扁圆柱体的瓷泥,将两个大拇指放在上面,然后轻踩拉坯机。瓷泥在托盘上飞快地旋转起来。她微微立起双手,大拇指往瓷泥中心摁出一个坑,然后将坑往外越拉越大。待到瓷泥差不多变成烟灰缸形状时,她把手指全部立起来,开始拉坯。只见瓷泥在她手中一边旋转一边迅速长高,杯壁越来越薄。随后,她在杯子颈部轻轻一压,杯口处就出现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时她停住机器,用拇指和食指在杯口捏出一个导流嘴。眨眼之间,一个造型优美的广口杯就诞生了,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简直太神奇了!
 

轮到我们自己拉坯了。这时我们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手中的瓷泥根本不听话。刚开始摁的时候很硬,大拇指需要一定力气才能按成“烟灰缸”。最难的是往上拉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秒,但对双手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否则就会七扭八歪,拉不成圆形。一边拉,一边要用手指肚均匀磨掉多余的软泥。在拉坯过程中,如果指甲过长,稍不留意就会狠狠削掉一层泥。结果杯子难以直立,一边摇头晃脑地旋转一边向四周外翻,变成碗状、盘子状,最后彻底瘫成一坨烂泥。
 

拉坯要求手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手干难以塑形,手上水多会让泥坯变软,烧的时候易断。所以拉坯越快越好。别看老师能轻轻松松拉出一个花瓶,我们想拉起5厘米都很难,更别提拉出细长的瓶颈了。同行中有心灵手巧的,渐渐可以拉出一个肚子比较大的罐子,还在罐口按出莲花状花瓣。我这双笨手鏖战了两个小时,最终只能勉强打造一只直筒杯。
 

坯子做好后,老师让我们选择釉色。原来,坯子要等待24小时才能晾干,然后经过800℃高温烧制,形成素胎,这时就可以上色了。初次体验的学员可以选择喷釉,也可以自己彩绘。上色后,再经过1200℃的高温烧制,才能形成成品。在烧制的过程中,如果当初制坯工艺不过关,很可能断裂,最常见的就是底部断裂。如果釉彩画得不细,烧出的图案就一片模糊。
 

如今,我终于明白了那些造型优美、图案精细的景德镇瓷器为什么是传世之宝。作为中国人,真心应该把这项深邃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训练自己手稳、心静的过程,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呢?                    张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