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建高)“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昨天,蓟州区6名老艺人组团“送戏进城”,为西青区经济开发区的工人师傅们表演皮影戏,在普及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给观众带去笑声。
记者走进西青区经济开发区天津三星通信公司四楼小剧场,大老远就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和高亢的唱腔,一块布幕,一束灯光,锣鼓开场,沙哑苍凉的唱腔,尺把高的小人跳跃开来。这里正在上演《关公斩颜良》,关羽骑着赤兔马,手执青龙偃月刀,大声长喝,颜良猝不及防,急忙提刀迎战……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小人儿骑着马,眼睛还会转动,真好玩!”和家长一起来看皮影戏的小观众李可欣说着,还模仿了起来,她不停地转动眼珠子一蹦一跳,让身边的观众乐开怀。“头一次看到皮影戏,除了看表演,老艺人们还讲解皮影戏道具制作工艺和表演手法,故事情节生动,有伴奏,有唱腔,真没想到皮影戏这么精彩!”工人王亮告诉记者,听说有老艺人来单位演出,他和工友早早就来到剧场等候。活动负责人李军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把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作为志愿者活动内容,“五一”节期间,从蓟州区山村请来皮影戏老艺人进行演出,丰富职工节日文化生活,除了观看表演外,观众还可亲自体验学习皮影戏表演,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小皮影,大世界。一块白布,若干皮影人物,一拉一扯一唱,操作皮影的人胸中自有丘壑,策马扬鞭仅凭一双手!”老艺人马瑞泉说,皮影戏是集光影、美术、雕刻、舞蹈、说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所用的影人、道具均用驴皮镂刻着色而制成,因此,又称“驴皮影”或“皮影”。
“群众喜欢,观众爱看,我们有信心将皮影戏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马瑞泉说,他们的“剧团”成员来自山区各村,他是蓟州区出头岭镇大稻地村的,伴奏老王来自东赵各庄镇牛道口村,老冀来自蓟州新城。今年65岁的马瑞泉,十几岁开始学艺,40多年来,他用驴皮和牛皮雕刻了数万件(套)传统和现代皮影作品。如今,他的儿子、儿媳也成了皮影雕刻能手,一家两代人传承并创新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图为皮影戏老艺人现场传授皮影戏表演技巧,让工人师傅及家属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过一个特殊的“五一”劳动节。 本报记者 曹 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