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老北京文化 几乎坐遍每条公交线路 探究站名背后故事
只用6分钟的时间,北京小青年胡继禹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整座旧时的北京城门,包括城门楼、箭楼和瓮城,而他只有27岁。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的工作。每周一到周五,小胡奔波在北京的各个中小学里,为学生们讲述旧时北京的文化。最近,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又手绘出了内城的全部九座门。
目前已经完成的内城九门手绘图,都是以斜上方俯视的角度绘制,旁边用繁体中文和满文标注了城门名称。小胡说,这是他依据上百张老照片、乾隆《京城全图》以及他自己的实地走访、写生完成的。
旧时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内九”指的就是内城一共有九座门,分别是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九座内城城门虽然形制类似,都包括城门楼、箭楼和瓮城,但也有很多细小的区别。
“正阳门最大,箭楼下有门洞,瓮城上有两个闸门,瓮城内设两座庙;德胜门和安定门虽然都内设真武庙,但德胜门瓮城长于安定门,并且瓮城内还设有祈雪碑亭。”说起这些,小胡如数家珍。下一步,小胡考虑把内城九门做成立体的模型,带给他的学生看。
每周一到周五,他会在北京市的中小学里给学生们上课,讲授旧时的北京文化。孩子们听他讲北京的城门,就会说“我见过永定门城楼、德胜门城楼”,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必要。“我告诉孩子们,那几个是后来复建的,孩子们就想要看原来城门的样子。”小胡会拿出老照片,但他觉得,老照片只能反映出局部效果,于是他干脆在黑板上直接画出来。画得多了,他就有了手绘内城九门的想法。
小胡既非美术专业出身,也没专门研究过北京文化,对北京城门的琢磨和钻研完全出于兴趣。小胡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他进入旅行社工作。出于对北京文化的喜爱,他一直有着逛北京、讲北京的习惯。
他曾经坐遍了北京公交“7字头”以下的所有线路,探究每个站名背后的故事;他也曾为外国游客义务做导游,带他们游览北京的一些“非著名胡同”。前不久,他开始创业,从事北京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到中小学讲述旧时北京的文化,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恰好也是我的兴趣。”
“看着那些00后的孩子们对北京文化感兴趣,我很开心。”小胡说,他会从学生们身边的地名开始讲起,比如西直门、宣武门这些有地铁站点的城门名,这让学生们很容易接受。下一步,他希望能有所拓展,把其他城门也画出来,并且做成立体模型。“如果可能,我也想到郊区的中小学讲课,把旧时北京郊区的模样也画出来。”
本报记者 李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