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 二魁摔跤从古流传至今(图)

 

 

 

▲“女二魁”准备表演二魁摔跤。 

 

▼“女二魁”王淑芳表演归来。

“一人顶两人,难解又难分。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这是京郊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描述“二魁摔跤”的一首打油诗。这项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的满族民间舞蹈,一路“摔”了300多年,如今却因有了“女二魁”而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敲起锣,打起鼓,套上“二魁”摔起舞……在京郊怀柔区农家女绝活儿展示大赛上,独具浓郁满族特色的“二魁摔跤”表演,再次迎来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锣鼓声止,表演者脱下服装向观众致谢,却引起了观众不小的惊叹!原来,表演“二魁摔跤”的跤手居然是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妇女主任王淑芳等姐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却敢为人先,打破了“摔跤让女人走开”的老规矩,大胆套上“二魁摔跤”道具,在乡内、区里和河北承德周边市县巡回表演,摔出了大名堂,成为市级非遗“二魁摔跤”的第一位女传人。

“二魁”或者“二鬼”

“二魁摔跤”起先并不这样称呼,原来它有一个更外化的名字叫“乔相扑”,帽山人俗称二贵摔跤,是满族民间体育运动,也是满族民间花会中必不可少的表演行当。因谐音讹传,又称二魁摔跤、二鬼摔跤等。它是集体力、智力、灵敏于一身的表演性体育项目,曾广为流传。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的几百年中,这项运动在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相当普及,在花会、节日里经常见到。

二魁摔跤的表演者为一个人,却假扮两个人。表演者身背一个木架,上安装两个可活动、身着满族服饰呈摔跤状的人形道具,道具均穿着靴子,分别作为两个满族人的双脚,表演中会使出各种技法。一人扮两人摔跤,却模仿得维妙维肖,一时难辨真假,显得滑稽、幽默。

“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在王淑芳看来,“‘二魁摔跤’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源头是为了田地里赶麻雀用的,不知道怎么就变成非遗了。”王淑芳说,“他们去过奥运会,还出国呢。”确切地说,“二魁摔跤”已经演变为民间舞蹈,由传统体育竞技“乔相扑”演化而来,表演者身背道具,在打击乐的伴奏下,一个人活灵活现地表演两个满族人摔跤的场面。

村中长者介绍,古时在每年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盛行表演。解放前后,帽山村年年春节走会或有庆典活动,“二魁摔跤”都要登场表演。文化大革命以后中断,2000年由帽山村委会组织,再度恢复。

如今,经过几百年的代代相传,“二魁摔跤”保留了满族民间文化艺术及民间体育文化的原生形态,传承了满族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既是满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又是满族民间花会中必不可少的表演行当。目前,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和帽山村委会,非常重视对“二魁摔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组织了人力、物力对该项目进行抢救,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广泛的进行排练、表演,并制定了“二魁摔跤保护方案”,努力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2006年,“二魁摔跤”入选市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在传承人彭明数看来,能入评“非遗”,主要原因在于帽山村流传着和“二魁摔跤”有关的故事。“二魁摔跤”历史悠久,唐朝就有。说的是唐王李世民在八月十五这天赏月回宫,正值闰王爷打发二鬼来勾引唐皇御妹李翠莲之魂。勾魂二鬼见到李世民,因为李是天子,命大如天,二鬼不敢造次,又一时难以逃脱,于是变作两个人,在李世民面前表演摔跤把戏,以蒙混李世民。李世民见两人摔跤摔得很精彩,越看越爱看。二鬼见李世民不走,又怕露出破绽,便更加用心摔跤。过了一会,二鬼见勾李翠莲魂的时辰已过,只得悻悻回阴曹地府。第二天早上,李世民意犹未尽,还想看这两个人的摔跤表演。于是命宫廷内外侍从寻找二人。但怎么能找到两个鬼呢?于是李世民就让宫里的人,按他所见二鬼的样子打扮成摔跤模样。从此,二鬼摔跤就流传下来,演变为二魁摔跤。

谁说女子不能摔跤

“二魁摔跤”,一种曾经神秘得让女人走开的文化遗存!

据村中长者说,“二魁摔跤”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女人是不能上台表演的。村里都是由梁山、彭明弟等几个男子表演。

乡文化中心干部介绍,王淑芳是满乡出了名儿的文艺能人儿。几年来,她带领村里的妇女组成了文艺宣传队,扭秧歌、传花鼓、唱小曲儿、说相声,样样都有声有色,给山乡农民带来的欢乐源源不断。

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女子表演的“二魁摔跤”队呢?积压许久的王淑芳,终于按捺不住,邀了张淑萍、彭丽娟、王传凤等几个多才多艺的村里妇女,便向梁师傅学起了“二魁摔跤”。

不成想,这一摔还摔出了大名堂,彻底改写了“摔跤让女人走开”的历史。

“谁说女子不能摔跤!”

经过梁师傅的多次点拨,再加上王淑芳等几位妇女的不断努力,如今不仅能独立表演,而且还表演得有模有样,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就连梁师傅都大为惊讶,“没想到几个婆姨表演得还真挺到位,看上去刚柔并济,使流传百年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了新内涵!”

“刚开始,也使不好这劲儿,胳膊腿儿都好像不听使唤了,每天摔得是浑身疼,晚上回家就想躺着。”王淑芳告诉记者,刚开始学“二魁摔跤”也有人不理解,说一个妇道人家摔摔打打的,有伤大雅,那“摔跤”是男人们干的事。可王淑芳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愣是和其他几位姐妹一起学会了基本摔法和要领。她说,打一开始,就决心要超过男人,做一个真正的“二魁摔跤”女传人。

传承满族文化是荣耀

一摔不可收。

经过没日没夜地苦练,如今,山乡女跤手“摔”技惊满乡,不仅在村内试演,还在乡里巡回表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一次表演结束时,看着热烈鼓掌的观众,未除战袍的王淑芳便高兴地唱起了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村民都说,没想到流传了上百年的“二魁摔跤”居然有了女传人。

村干部介绍,在怀柔区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的满族民俗风情节期间,我们都会准备40人的“二魁摔跤”表演,其中有20名女子表演,就包括王淑芳等。

谈起“二魁摔跤”的传承,王淑芳说:“‘二魁摔跤’过去是一种满族特色体育运动,应该全民推广。我们为弘扬传统体育做点儿贡献,不但在乡里表演,在风情节上表演,还要到区里、市里表演,要让更多人参与到了解满族传统体育、弘扬传统体育中来!”

帽山村民间有说,“一人顶两人,难解又难分。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二魁摔跤的动作有讲究,王淑芳说,古时二贵摔跤上场是翻着跟头来的,支架子、互抡、较劲、扫堂腿、下绊子、蹶腰、就地十八滚等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在表演中重复使用。现在“二魁摔跤”主要的道具是大辫子的旗兵、戴着帽子的满族骁勇汉子,每次演出之后,她们还没有抖落下身上的泥土,就先把道具仔细裹好,放在村子活动室里,垫上泡沫防潮。“二魁摔跤”的伴奏一般使用锣鼓,在表演中可以用长锤、急急风、老吵子等锣鼓经,在鼓乐的烘托下,“自己摔自己”越发显得生龙活虎,热烈火爆,是民间花会中的“压街”节目。

王淑芳表示,作为一名“女二魁”身感肩上责任重大,自己和其他姐妹将继续苦练基本功,将“二魁摔跤”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