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有个“娃娃奶奶”(图)

 

 

粉嫩的脸蛋,缤纷的服饰,活灵活现的表情……尽管早就听说南口镇有位擅长制作手工娃娃的“娃娃奶奶”,但记者刚进屋还是被陈列四壁的手工娃娃惊艳到。仔细一看,这些娃娃风格多样,日式风格、田园乡村风格、少数民族风格,令人眼花缭乱。

今年67岁的赵玉新家住昌平区南口工厂西社区,每个粉雕玉琢的布娃娃身上的一针一线,都出自她的一双巧手。“我觉得做手工特别有乐,从设计图案到落实成型,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趣味,生活既充实又有成就感。”她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做娃娃全靠自学,跟着网上教程慢慢钻研个中门道,一路下来已经做了好几百个娃娃。

自学自制,做娃娃让家庭更和睦

在赵玉新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十六对民族娃娃,每个民族娃娃都是男女各一,六寸大小,堆满了整整一面电视墙。“五十六个民族,112个娃娃,我终于咬牙在两年内把它们完成了。”赵玉新表示,每个民族娃娃的服装造型都是自己设计的,为了采购各民族服饰的布料、花边,足足买了几百种材料。“像这个赫哲族娃娃,不算设计时间,就得做整整一天。查资料、设计画图等前期工作则需要更长时间。”

最让赵玉新满意的两件作品,是她创作的《冰雪奇缘》和《最浪漫的事》,它们在2016年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了金奖。“冰雪奇缘娃娃做了半个多月,你看那个雪宝的立体感强不强?”赵玉新告诉记者,自己曾反复在脑海里琢磨娃娃们的立体结构,不断尝试比较才最终定型的。“为了更好表现安娜和艾玛的神情,两个娃娃的眉眼是我绣上去的,这比画出来的效果好很多。”

那这些娃娃的创作灵感都是从哪儿来的呢?赵玉新表示,自己平常看电视时遇到可爱好看的角色就会反复琢磨,想能不能用布娃娃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次和外孙女看《巴布工程师》的过程中,赵玉新发现里面的工程师特别可爱,就琢磨着做了四个娃娃,还用软陶给做了小扳手小相机等。“我把四个娃娃放在社区里展览,社区的小孩就马上跑过来说,哇!这是巴布工程师,这个动画片我看过!聚在一起特别开心兴奋。”

除了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娃娃制作中需要多种手工综合运用的特性是赵玉新保持热忱、一直坚持的关键。“制作娃娃,需要你进行设计,你必须得有想法,你还得会画图、会配色,需要做衣服、做头发,是一个特别全面的手工活,所以我觉得特别有研究头儿。”赵阿姨指着客厅一副十字绣感慨道,虽然十字绣也很漂亮,但图案终究不是自己设计的,“咱们买来吭哧吭哧绣半天,但这东西不是自己原创的,总觉得有些遗憾。”

制作娃娃带来的欢乐,让赵玉新享受其中的同时,也愉悦着整个家庭。“美是有感染力的,也是能分享的。”赵玉新表示,自己先生看见她制作出的娃娃确实可爱后,也加入了她的“手工阵营”。“你看我这些民族娃娃的耳环、项圈等小配件,都是他帮我做的,他也上瘾呐!老两口一起说说笑笑做手工,家里气氛也挺好。” 这种温馨的家庭气氛邻里也有目共睹,赵玉新全家曾在2012年荣获昌平区“幸福家庭”的称号。

好学敢钻,乐观面对人生的沟坎

娃娃制作乐趣多多,但缝头发,做衣服,乃至做鞋子首饰等,一步步也相当繁琐。不过从2011年给自己外孙女制作第一个娃娃当做生日礼物,到娃娃作品在农展馆展出,赵玉新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六年。“我这人无论办什么事都特别用心,就是一定全心全意把它弄好。”赵玉新表示。

这种坚韧好学的精神一直贯穿在赵玉新的生活当中。1968年,原本在什刹海体校打篮球的赵玉新被分配到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成了一名铣床工人。“1970年我在加班时,手不小心被机床给卷了进去,出了工伤。”每每提起这起事故,赵玉新总是“轻描淡写”。事实上,在这次事故中,她右手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都仅剩下了一节指骨。

面对那次意外,年仅20岁的赵玉新并没有一蹶不振。“出了工伤,想那些悲观的有什么用?既然都这样了,那我就在这个基础上过好就得了,正常人怎么活咱也得怎么活。”在她看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也能弥补生活的缺憾。“当时我们厂报考电大的人230多人,我属于文化基础不强的体育生,但我每次上课都第一个到,认真听讲,努力练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230多人考试中,赵玉新考了第一名,甚至超过了拥有高中文化基础的“老三届”。

读完电大后,赵玉新被安排到厂里的工厂计划处工作。“我特别爱钻研,也喜欢学新东西。我1986年开始学电脑,那会儿还没有有关电脑的系统培训,都是自己学。”赵玉新回忆道,她在自学电脑的同时,还把业务方面的东西用学会的basic语言和C语言做成一个数据库,把掌握的资料都电子化,管理全厂3000多个零部件的对内对外价格。“我退休后,三个人接我的活儿都没接起来,也没再使用这个程序。懂技术,敢钻研真的太重要了。”

虽然右手的工伤带来很多不便,赵玉新对生活却相当乐观。“做手工娃娃,我能使机器缝就使机器,有时候拿东西虽然还会掉,但我早已习惯了。”赵玉新笑着对记者说:“一路走过来,我真的挺知足的,老伴陪我安稳过了40多年,儿女非常孝顺,也有了各自的事业。”事实上,正是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赵玉新能笑着迈过人生的一道道沟坎,体会身边的温暖幸福。

多方传授,老人小孩都该多动手

“我经常晚上做完一个娃娃,第二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柜子打开再拿出来看,怎么看怎么美,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就想如果要是能把别人教会了,别人也能有跟我一样享受这样的乐趣岂不是更好?”为了更好地分享手工乐趣,赵玉新已在南口小学手工兴趣小组教小孩做手工两年了。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我会和学校老师商量讨论,重新设计一些半立体的民族娃娃来教授给他们。”在赵玉新的引导下,南口小学的孩子们点燃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有一次孩子们看到我佩戴的串珠项链很漂亮,就围着我要跟我学怎么串串珠,怎么编手链,我告诉他们得一步一步来。”

孩子们热情学习手工制作,让赵玉新感到非常欣慰。“你看都是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能够学会用针缝,用剪子剪,动手能力得到了开发,也有利于大脑发育。”赵玉新认为,小孩现在学一些简单的娃娃制作,长大后面对其他活动也能触类旁通。“我知道很多小孩他们以后未必坚持做手工,但至少在我这里,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学的教育。”

除了给孩子们手工锻炼的机会,赵玉新也经常在网络上和成年人交流手工娃娃制作心得。“我微博也有,博客也有,之前我还会在布流行手工论坛上把做过的一些娃娃作品发上去,和网友们成立一个小组,有时开展一些团做活动,有时找一些教程互相交流。”赵玉新还透露,为了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手工技巧,她最近正在注册自己的工作室,“我做娃娃从来没想过要卖,就是想大家一块儿学着做,一块儿高兴。”

赵玉新所在的南口社区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儿女不在身边的退休职工,他们也时常受到她的鼓舞。“我经常劝我身边的老人,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给他们操太多心,要多学点新东西充实自己的生活才好。”赵玉新表示,希望身边的老人们都能够动动手,动动脚,给细胞“充充氧”,“我认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身体搞好了,心情更愉快了,实际上就是对儿女的一种支持。”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