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前的银海轩。
整治后二层的违建被拆除。 什刹海街道/供图
今年6月底,“后海5号”酒吧等四处二层违建拆除,随后,什刹海酒吧街乃至整个景区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现在走进什刹海酒吧街,露天的桌椅和沙发都已不见踪迹,二层违建也基本拆除完毕。未来,什刹海酒吧街有望在保留部分酒吧的情况下引入带有中国特色的酒肆。
酒吧店主自拆2层平台
由荷花市场进入什刹海景区,沿前海北沿穿过酒吧街。沿途虽然酒吧林立,但再也见不到露天摆放的桌椅和沙发了。万亩碧水,荷田连连,似乎触手可摸。“景区已经禁止商户在门外摆放桌椅了,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拆违4000多平方米,740多处店外经营问题已经解决。”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主任毕军东说。
目前,什刹海景区共有商户249家,其中酒吧就有168家,酒吧街占地面积约为3.5公顷。到现在为止,前海和后海二层违建已经基本拆除完毕。
来到银锭桥东北角的“后海夜色”酒吧,原有的二层违建已经全部拆除了。老板王建波说,自己开酒吧20年了,2000年以前这里曾是后海最大的酒吧,整体经营面积达350多平方米。
随着生意的发展,王建波在酒吧的二层开辟出一个70多平方米的“平台”,能摆七张四人桌,再加上“店外出摊”,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多赚8000多元。“今年年初,街道办找我协商拆除违建的事。本来就是违建,所以我就拆了,虽然对收入有影响,但是我也希望这条街安静下来,现在太闹腾了。”
与来自东北淘金的老板王建波不一样,“静静的什刹海”是老北京张伟程的愿望。2003年张伟程利用位于前海北沿的5间老宅开了“吉他”酒吧。“当时就是想做‘静’酒吧——我是学音乐的,就希望坐在水边,静静地弹着木吉他,享受柳条拂面,月儿弯弯。”音乐主题让“吉他”酒吧人气很旺,“往年酒吧外面都会摆20多个沙发,因为可以看到水,所以大伙都爱坐外面,最多能坐70多人,二层平台也能放七八张桌。”
张伟程说,今年他不仅配合街道拆除了二层平台,沙发也没往外放,干了这么多年,他很理解周围百姓的苦恼:“我妈就住在酒吧后面的胡同里。吵闹,脏乱,影响生活,我也希望今后留下来的酒吧能够转变得静一点,文雅一些,放一些轻音乐,大家就静静地喝咖啡、喝酒、聊天、放松。不唱、不闹、不急,让日子过得悠悠的。”
有望打造“博物馆一条街”
整治“开墙打洞”,拆除违建让什刹海酒吧街的经营状况规范了不少。但是,蜚声内外的“什刹海酒吧街”往何处走?确实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什刹海商会会长段云松表示,什刹海要想慢下来、静下来,切入点必须是文化,“以前什刹海有漕运文化,现在漫步在酒吧街上,都是电瓶车和游船,这和什刹海气息很不符。”
段云松说,他并不反对酒吧,对一些有特点的酒吧还很偏爱。但是,在他看来,酒吧毕竟是舶来品,与中国的酒文化在定位上不太一样,如果未来能够在酒吧街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酒肆,将是恢复文化气息的有效手段。
段云松还表示,将和街道进行协商,计划将酒吧街打造成“博物馆一条街”,在酒吧街商户的墙面采用新媒体方式播放什刹海的历史宣传片,同时在各个酒吧引入诗词歌赋大屏等中国特有的酒文化符号。
此外,除了酒吧街,荷花市场也将在不久后面貌一新。据介绍,目前,什刹海街道正在与区园林局、规划局等部门共同推进荷花市场业态调整,制订景区环湖绿道改造提升方案。
■相关新闻 整院腾退政策有望松动
昨天,西城区通报了今年上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8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下一步,西城将在疏解腾退方面探索政策创新,研究符合条件的“登记式疏解”,也就是说,居民院腾退不需要全部户主同意,只要有合适的安置资源,想走的居民可以随时搬走。
什刹海地区现有户籍人口12万人,其中前海北沿、前海东沿、百米斜街、柳荫街、后海西、后海和西海7个社区风景区范围内有2.9万人。按照什刹海地区人口疏解的现行政策,居民院腾退是“整院腾退”——只要有一户居民不同意搬迁,院内其他住户也不能办理外迁手续。随着有外迁意愿的居民越来越多,部分市民对政策提出异议。今年5月,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主任毕军东在接听区政府12341热线时,打进的9个电话有3个咨询“整院腾退”政策。居住在大石桥胡同的姜先生就说,院内共有10户人家,8户都想腾退,另两户因老人考虑看病方便,拒绝腾退,导致大家谁都走不了。姜先生表示,“整院腾退的政策不尊重居民个人意见,希望政府允许单独腾退。”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目前该政策有了新的进展。昨天,西城区常务副区长孙硕表示,在完成“公房出租”治理、“开墙打洞”封堵工作后,西城区拟对“整院腾退”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创新举措,希望可以进行“登记式疏解”。孙硕介绍,“登记式疏解”是指,以后居民院腾退不需要全部户主同意,只要有合适的安置资源,想走的居民随时可走,做个登记备案就可以。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