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单路口,迎面驶来的是13路有轨电车。左边把角第一家买卖是晋发祥布料店,它能占据西单北大街1号的铺面,足以看出生意非常红火,曾任红都时装公司副总经理的郭剑萍老先生,就是晋发祥的学徒。
清河毛纺厂是北京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始建于1908年,当时名为溥利呢革公司。1948年12月28日,工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更名清河毛呢厂。瞧,清河毛呢厂的营业部都开到西长安街上来了。
图左紫房子婚庆服务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34年的老字号,以经营婚庆用品和拍婚纱摄影为主。民国时期许多达官显贵都是在“紫房子”拍的照。图右的中原照相馆是北京一家有名的照相馆,在北京开有很多家分店,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合影,就是中原照相馆的摄影师拍摄的。
同春园是北京有名的“八大春”之一。1930年开业,位于西长安街路北,是经营江苏风味菜肴的馆子,取“同心协力春满园,花开茂盛,生意兴隆”之意。开业当天,同春园请时任北平电灯公司经理,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冯恕捧场。冯恕当即以对联贺之:杏花村内酒泉香,长安街上八大春。自此,八大春便以同春园开业而享誉北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外墙上,贴满了电影《伊万雷帝》《萨特阔》《侦察兵》《肖邦的青年时代》的海报。
立信电气工业的广告墙前,一辆前苏联产的吉姆牌轿车驶过。
北平解放之初,北京市政府一度设在中南海。1949年12月底,北京市政府及所属各局从中南海迁出,市政府机关迁到了西长安街1号,也就是府右街南口外西侧路北。
西长安街边上的双塔庆寿寺,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在金朝是庆寿宫,元代改成“大庆寿寺”,寺庙占地较大,寺庙西南位置,有两座砖塔,百姓俗称为“双塔寺”,位置大约就在电报大楼、西单图书大厦南侧马路中间处。1955年,西长安街扩建时,双塔寺被拆除。图为庆寿寺双塔之一和山门。
新中国成立伊始,苏联专家建议将部分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干道上。于是,长安街作为“中央主要领导机关所在地”的轴线地位确定下来。在研究长安街宽度时,中央主张,要满足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集会的需要,长安街至少要100米宽。1953年,西长安街的拓宽工程提到了建设日程上。
据说,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说:“人有人的档案,城市也应该有城市的档案。”于是,当时的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了摄影组。1953年,西长安街拓宽之前,摄影组的两位摄影师郑德鸿、夏允恭,拿着“135照相机”开始拍摄西长安街。他们沿着马路牙子走几步拍一张,从西单路口到府右街总共拍了三四十张,为改造前的长安街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档案。
此后的几十年,老摄影师跑遍了北京大街小巷,拍下许多珍贵照片。这些珍贵的胶卷一直保存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档案室中。2010年前后,研究院买来底片扫描仪,临近退休的工作人员赵树强决定将这些照片整理出来。当年,郑德鸿、夏允恭两位摄影师留下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从西直门到东直门,从朝阳门到阜成门,从广安门到菜市口,长安街沿线,从雍和宫到磁器口,从新街口到菜市口,从前门到永定门,从鼓楼到地安门……北京的主要街道都拍了。”赵树强说。
当年,老先生们一条街就拍了三四百张照片,北京城“四横四竖”,加起来有好几千张。赵树强忙活了一年半,将它们一一扫描,再按顺序接好。经过几十年,这些胶卷卷在一起,又硬又脆,赵树强不得不把它们压在玻璃板底下,才能扫描。有的胶卷太长,不得不剪开才能扫描。说起这事儿,赵树强至今还十分惋惜。
今天,我们为您详细解读的这张“1953年西长安街”的照片,就是用当年拍摄的三四十张照片拼接而成的。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4年,北京的城市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西长安街沿线的建筑还都是老北京留下的。这张照片虽然拍摄于新中国,但是它反映的还是老北京的旧风貌。从中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岁月更替,历史变迁,也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脚步。
本报记者 黄加佳
图片由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