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唧唧的织布声,吟一吟墙上挂着的《木兰辞》《游子吟》《爱莲说》等诗文,再看看各色花布一寸寸在织布机上生长,然后去“飞虹”(晾晒)处感受“彩练当空舞”的浪漫,这样的日子,当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与闲适。
在河北省冀州市田园棉文化园,就可以体验到这样的惬意与闲适。该园集传统手工纺织展示、科技普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由冀州市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地处冀州市与南宫市中间的田园地带,位于106国道323.6公里处,交通非常便利。文化园建筑为仿古形式,青砖灰瓦,飞檐翘壁,红灯高挂。内有民俗文化展览馆和民俗摄影基地,展览馆以纺织历史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民俗器具展览馆、家园文化馆、民俗摄影展览馆、旅游商品销售处、茶艺馆、手织粗布精品展览馆8个小项目,浓缩了传统的衣、食、住、行;民俗摄影基地则可以让游客穿着不同时代的服饰,感受各个时代的民俗风情。尤为有趣的是,在这里,手织老粗布的生产车间同时被打造成观光空间,一条距地面3米的连环观光通道,将明理堂(整经车间)、织女湾(织布车间)、天宫阁(缝纫整理车间)三个车间串了起来,游客沿着观光通道可俯视参观手织老粗布的整个生产过程,既能对手织老粗布的生产工艺一目了然,又能优哉游哉地体验田园生活。
“为弘扬民族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田园棉公司把企业建设与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于2008年投资800万元建了田园棉文化园。”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的田园棉公司总经理阴宗杰说,为把文化园建得古香古色,他几次到山西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地参观取经,对照拍摄下来的乔家大院的窗户,按比例画成图纸,找工匠师傅来做。谁知找遍当地的所有木匠,却没人做得了。追求完美的阴宗杰一狠心,拿着图纸去了平遥,窗户做好后,再运回冀州安装。
依托冀州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这一资源,阴宗杰于2005年创办的田园棉公司,同样执着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从事手织老粗布的生产和销售。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织布历史,手织老粗布冬暖夏凉,持久耐用,不起球,无静电,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肤作用,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72道大小工序,使得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濒临失传。而田园棉公司,第一个把手织老粗布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做成品牌;第一个使手织老粗布产品通过国家纺织行业标准检测;第一个申请了手工织布产品“无浆织布法”的国家专利。
田园棉公司不仅建观光通道让游客了解这一传统技艺,而且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生产车间向农村延伸,以村为单位设立农户加工基地,每个基地选定一个加工农户代表来管理,实行统一纱线、统一产品规格、统一产品标准的“三统一”,把广大农村妇女变成合格的“织女”,使这一传统技艺得到广泛传承。目前,田园棉公司在河北省有20个农户加工基地,加工农户500多个,年产纯棉手织布产品40万件(套),年拉动地方经济收入增长1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在传承的基础上,田园棉还对传统土织土纺进行了创新。2007年,公司创造了一种“无浆织布法”,这种织布法除去了上浆和退浆工序,织出的布料不破坏棉纤维,透气性高,舒适性强,手感更好。2013年,田园棉开展了“粗布与精纺牵手,传统与时尚融合”的研发,生产礼品化、精品化的旅游用品、新婚用品等新产品。产品把纯棉手织老粗布与纯棉精纺布料结合,既保持了纯棉手织老粗布舒适、透气的优点,又拥有了精纺布料美观、漂亮的时尚。同时,田园棉将本土文化、民族元素与流行趋势相融合,开发出纯手工制作的4大类、15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的系列产品。
作为无污染手工产品的一种工艺,2012年5月,田园棉手织布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1月,“田园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著名商标;同年12月,田园棉文化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朴素又自然,贴心又温暖。更喜农家老粗布,绿色的田园棉。经纬织出七彩路,造福苍生是民间。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心也舒坦,情也安然,人间处处桃花源。”田园棉公司的厂歌,既是对现在的描写,也是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