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琦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在北京二十二中读高中,高一那年起,我们的“国庆节”就是从暑假开始的。每天置身盛夏热浪中,上午练“正步走”,下午排节日要演的舞蹈,我担任舞蹈的手风琴伴奏,每场排练都得参加,忙得不亦乐乎。
北京的十月,蓝天白云,金风送爽。国庆节那天,当朝霞初绽,我们早已在东单路口集结好,整装待发了。男生是雪白的衬衫、深蓝的裤子,女生是白衬衫、花裙子,那时大多数女生穿的裙子是妈妈给缝的,虽不如商店卖的洋气,但也花色繁多,色彩艳丽,一条裙子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煞是好看。当东方金光万道,《歌唱祖国》的壮丽乐曲响彻天空,我们这些北京中学生组成的仪仗队接令,威武雄壮地奔向天安门广场。我们手持粉红花束,个个英姿勃发,青春靓丽,因为我们的大方队是首先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所以观礼台、主席台,掌声尤为热烈。经过天安门广场中心时,我们挥动花束,高呼“祖国万岁”,口号声清脆嘹亮,响彻广场上空。
我们正步走过天安门,激动的心情仍不能平复,到了西单路口仍有一群一群热情观众为我们欢呼,为我们鼓掌,我们也久久不想散去……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绕西四、经新街口、过鼓楼到交道口,到学校。回家时差不多是下午一点多钟了,吃了爸妈为“功臣”做的丰盛午餐,都没来得及和围在身边,眼神无比羡慕及崇拜的弟弟、妹妹说几句话,我就又出发了。到学校刚好是下午两点钟,我们参加晚上联欢的舞蹈队乐队整装又出发了。我背个大手风琴,半路总有学生会干部主动帮我。经东四、米市大街、灯市口,我们再次集结在东单路口……
当晚霞收回最后一抹玫瑰色的笑容,华灯初放,乐声四起,天安门成了真正的欢乐海洋。各校学生扛着各自校旗,涌向广场,组成一个个硕大的圆圈。我们东城各校的圈子一个一个挨在一起,如女二中(东直门中学)、男二中、二十五中、女十二中……最醒目的是各校校旗,在十月的金风中猎猎飞扬。随着舞曲的播放,国庆联欢晚会正式开始。大伙儿随着欢快的舞曲,跳起了集体舞《阿细跳月》、《青春舞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青年圆舞曲》。优美的舞曲、轻快的舞步、青春的情怀,使整个广场都随之舞动起来。
“砰砰砰”、“噌噌噌”,第一束节日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在宝蓝色的夜空华丽绽放,把整个广场照得通体透明。表演节目的演员们此时已悄然换好装,化好妆,节目即将开演,晚会进入高潮!
遥想当年,我们二十二中还真出了彩,我们班十几个文艺骨干把当年风头正健的《库尔班大叔你去哪儿》排练得惟妙惟肖,库尔班大叔幽默诙谐,姑娘们个个一袭粉红纱裙,婀娜多姿,我的手风琴伴奏欢乐流畅、音色优美,整个节目受到热情欢迎。那时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能力都特别强,具有很高的协调能力,周边一些学校相中了我们的节目,立刻拉我们到各校表演。
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干部也把各校优秀节目“借调”过来,共同分享。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二中舞蹈队的舞蹈《飞夺泸定桥》,那领舞的“连长”英俊帅气,舞姿潇洒刚健。啊,那灿烂的年华!
若干年后,在草原插队,一次国庆节,大家情不自禁回忆起在北京过十一的情景,席间,同学中的能工巧匠“木匠”谈起一段往事:“当年二中舞蹈队排练《飞夺泸定桥》,‘连长’手里那把驳壳枪是我制作的,溜光锃亮,绝对是把好枪!”更巧的是,“连长”也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