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日 科技馆没闲着(图)

 

安静下来的展厅里 四处显现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工作人员在清理大型雕塑“生命螺旋”

每周一是北京各大博物馆和科技场馆例行的闭馆日,这一天人头攒动的展厅里终于安静下来,整日被万千游客“围观”的文物和展品终于有了短暂的“歇息”。不过,在这例行的休息日,场馆里的工作人员却闲不下来,他们还要加倍忙碌地为接下来一周的开放做准备。

设施设备检修集中在闭馆日

作为北京最热门的展示场馆之一,中国科技馆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要接待五六万人次的巨大客流。本周一清晨,记者来到这里,发现没有观众的科技馆显出平时难以觉察到的开阔。但这宽敞的空间却并不落寞,四处可见馆内工作人员忙碌穿梭的身影。四层西区配电间内,电气检修人员正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他们手持钳形电流表和测温仪器,仔细检查着配电竖井内的电线有没有电流超载或电线过热的情况。这个配电间支配着4层“挑战与未来”主展厅A厅的照明、应急、网络、安防设施,而这个展厅平时是科技馆客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配电间整个科技馆一共有40个,我们的电工师傅基本上每天都要巡检3遍。整体的大检修则每月做一次。由于开放日展厅的供电不能中断,因此检修一般都集中在周一闭馆日进行。”

连接二层至三层展厅的两部扶梯处,三位工作人员正在对电梯进行日常的维护。他们打开机盖,跳进机坑,对里面的设备进行除灰、擦油等基础保养,并检查所有开关的安全。“今天我要完成十几部扶梯和直梯的维护、检修,估计下班得六七点了。”一位维修师傅告诉记者。

“每年11月至12月是参观的淡季,观众相对要少一些,馆内设施大的整改都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完成,今年馆内33部电梯还要进行大修。”科技馆后勤保障部负责人介绍。

清理47米巨大展品需一天一夜

除了设施的维护、检修,展品的维护与保洁工作也要在不干扰观众参观的周一完成。“尤其是一些3米以上的大型展品,经常需要搭架子、使用升降机,才能让维护人员够得到。”

走进科技馆,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安放在下沉广场进入大厅处的巨大展项——“生命螺旋”了。这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室内雕塑,用亚光不锈钢制成,通体为淡绿色,由人体组成的巨大双螺旋雕塑造型高达47米,表现了DNA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以及DNA的造型之美。

这件“庞然大物”每年都要做两次以上的清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周一一天时间完不成,维护工作需要从周日晚上开始进行。”由于楼层较高,这件展品的清理需要具有高空作业资质的“蜘蛛人”进行。周日晚上一闭馆,工作人员们就进场做准备了。打开玻璃顶板,三四条作业绳吊下来,周一一早七八个工作人员拿起毛刷同时作业。“这件展品不仅高度高、体积大,而且形状极不规则,为了把各个细节都处理干净,不留死角,工作人员们每次都是‘煞费苦心’。”一天一夜后,这件巨大的展品又恢复了洁净的神采。

600块滤网

每个月都要清洗消毒

十一过后,夏日结束,饱满的客流接待工作告一段落,馆内的空调机组、通风管道、排风系统、影院恒温恒湿系统等设备迎来了集中的清理检修。当观众走进科技馆,在室内仍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这得益于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在看不见的幕后默默做出的大量工作。

记者来到科技馆的空调组,巨大的机房内,整齐码放着600多块过滤网,这是刚刚清洗干净的全馆空调机组通风口过滤器。“由于客流量大,每个月我们都要对过滤网进行拆卸、清洗,这个工作也都是放在周一一天内完成的。”工作人员介绍,拆卸下来的600多块滤网先用清水冲洗,再放入数米长的水槽内以消毒液浸泡,之后再刷洗干净。整个过程全部都是由空调组的8位工作人员完成。

“洁净的空气不仅是馆内工作的要求,也是观众参观的要求,更是卫生许可部门的规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内的空气质量包括军团菌、颗粒物等指标,都要通过朝阳区卫生局的检测才能正常开放。

本报记者 孙乐琪 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