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冬候鸟到北京 全国范围内形成监测网络“保驾护航”

 2017年10月26日讯,在“阔别”了北京半年后,以大天鹅、豆雁、灰鹤为标志的冬候鸟组成“第一梯队”,降落在北京最北部的官厅水库。昨天,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一线人员传来消息,首批冬候鸟刚刚抵达北京,拉开了冬候鸟迁徙的序幕。

 

冬候鸟指的是,冬季要迁徙至南方较暖地区越冬的候鸟,每年10月至12月,它们会集中飞越北京上空。待来年三四月份,春暖花开,这些候鸟会再次北上,途经北京,飞往繁殖地。在经停北京期间,大批候鸟会停留在北京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等地的滩涂湿地中。代表冬候鸟最典型的种群是大天鹅、雁鸭类和灰鹤。

黑豹野保站站长李理介绍说,从前天下午开始至昨天,官厅水库的水面上陆续降落了大约50只大天鹅,还有数十只豆雁。常年在一线从事候鸟保护监测工作的李理感叹,受天气影响,今年寻找候鸟特别难。“水库周边的雾很大,但景致还是非常美的,水天一色,犹如仙境,但是对于找鸟来说,就困难多了。我们走遍了所有监测点,除了受涨水影响,平时的巡护道路被泡以外,最大的挑战就是能见度的问题。”

此次,首批冬候鸟抵京的时间基本和往年相同,算是“准时”到京。李理介绍,每年推算候鸟进京时间,他们主要看3个坐标。一个就是保护站的日常巡护本,上面从2000年开始记录着每年候鸟南下北上经停北京的时间以及种群数量;第二,就是要参考东三省、内蒙古等地的天气预报。冬候鸟的繁殖地在西伯利亚、远东一带,我国境内的3条“鸟道”,其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飞越北京上空的。这条迁徙线路上的候鸟,它们南下进入我国飞抵越冬地的路线,是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飞到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后,进入辽宁法库獾子洞保护区,之后进入北京。还有一批是从蒙古国飞越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翻越延庆海坨峰进入北京市界。

最后一个坐标,就是在候鸟迁徙期,与兄弟单位的信息沟通。像国际组织WWF监测候鸟的工作人员,还有东三省、内蒙古一带的保护站,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候鸟迁徙的保护网络,工作人员信息共享,及时沟通,所以,才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候鸟的位置。李理说,目前,大部分鸟群还停留在辽宁一带,预计11月中旬左右,北京会迎来候鸟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