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古寺赏银杏 去这几个地方就够了!

 每年11月上旬,入秋的京城便迎来了银杏最佳观赏期。银杏树是“长寿树”,有活化石的美誉。在古代,银杏树多种植在寺庙内。历史悠久的北京古寺多,古银杏自然也多。有些地方古寺已经无存,而古银杏依然枝繁叶茂。树龄在几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散布在市区各处。从动物园附近五塔寺的古银杏,到西六环外大觉寺的千年银杏王,它们既见证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又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闫霞/摄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觉寺) 500多年古银杏与古朴的金刚宝座交相辉映

复壮除病古银杏新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址是兴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真觉寺,金刚宝座位于馆舍正中。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朝成化九年(1473年),塔前的两株银杏树应在同一时期种植,所以树龄至少有500多年了,在京城古银杏树中位列前十。两树均为雌株,丰收时节硕果累累缀满枝头,银杏树叶金黄灿灿,与古朴的金刚宝座交相辉映。

年逾七旬的王丽君老师,早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馆之初便在这里工作,当时就负责金刚宝座塔和古银杏的维护工作。现在虽已退休,可王老师还时常回馆看望这两株“老朋友”。

据王丽君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馆里专门请来了园林专家协助养护古银杏。由于树龄较高,就像老人一样,需要补充营养,园林专业术语叫“复壮”,要为它输营养液。当时还发现银杏叶子边缘有焦枯的迹象,专家分析是害了炭疽病,又采取了相应的治疗。这样,两棵古树经过复壮除病,又焕发了青春。

寺院种植银杏有传统

这些年守护着金刚宝座塔和古银杏树,王丽君对银杏树和庙宇的关系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她走访了很多处生长有古银杏树的地方,发现这些地方当年几乎都曾建有庙宇。虽然在历史的变迁中,古寺已经无存,但通过银杏树依然可以寻到寺院的位置所在。比如在玉泉路地铁站旁边,有两棵高大的古银杏树,现在已成了长安街西延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实它们都是元代灵福寺遗存的古木。

王丽君说,中国北方的佛教寺院内,有种植银杏树的传统。这与银杏树自身特点有关。银杏树不被虫蚀,果肉洁白,树龄长久,寓意佛法长存,僧家洁净之意。另外,银杏的果实,就是俗称的白果,还有止咳祛毒的药效,这又与佛家普度众生的思想暗相契合。

王丽君表示,古银杏作为古建的附属文物,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不仅要展示文物,也要把古树名木等相关知识尽可能地传递给观众。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西山大觉寺 无量寿佛殿前千年银杏王久负盛名

游客排队与银杏王合影

大觉寺内古树很多,它们以其苍劲古朴的树姿,神奇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松、柏、银杏是大觉寺的主要树种,其中栽种在寺内无量寿佛殿前的古银杏久负盛名,一直到11月下旬,大觉寺游人如织,几乎都是为了一睹这棵千年古银杏的风采。上周六,虽然天气有些阴冷,但依然没有阻挡住人们赏银杏的热情。由于想与银杏王合影的游客太多,大家只能排队在大树围栏四周拍照。

大觉寺管理处的张蕴芬老师是这里的老员工,她说不仅一般游客喜欢亲近银杏树王,每到深秋,还会有不少摄影绘画方面的艺术家,来大觉寺寻找这棵银杏树写生,可以说是雅俗共赏。

张蕴芬介绍,大觉寺始建于辽代,这棵银杏王就种植于建寺期间,树龄已逾千年。此树高达30多米,远远超出大殿的顶部,浓荫遮盖了大半个院子,树干之粗要六七个成人手牵手方能围拢。乾隆帝曾为此树赋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苍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此诗就刻在寺内龙王堂边的假山石之上。

四株古银杏各具奇观

张蕴芬告诉记者,大觉寺内银杏树共有四株。无量寿佛殿前的两棵银杏树,除了大家争相一睹的银杏树王,还有一棵雌树。每到秋季,南侧的银杏树树冠上挂满了果实,犹如金珠,随风摇曳。而北侧的银杏树王,形同一把撑开的金色巨伞,秋风吹过,落叶飘飘,殿前的台基、地面仿佛碎金铺地,金光耀眼。

寺内北跨院还生长着一棵树形奇特的古银杏,此树高约20余米,树龄已逾500年,奇特的是,在这棵古银杏的主干四周,有九棵粗细不等的小银杏树,就像九个孩子围绕在母亲身旁,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九子抱母”。

寺内靠近山门处的北侧跨院内还有一棵更令人称绝的古银杏。这棵古银杏雌雄共生一体,其根部树干盘绕相缠,很难分清原为两棵古银杏树,只有到金秋时节,巨大的树冠只有一半结出丰硕的果实时,人们才能分清哪一半是雌树,哪一半是雄树。因此,有人干脆把这棵古银杏命名为“龙凤树”。

其他著名古银杏在哪里?

周口店三盆山下有一株古银杏,附近一方残碑,碑额刻有“十字寺碑”字样,表明这里是元代基督教一个教派景教的遗址。约于1275年,教士拉班·扫马受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带领门徒马古斯等去耶路撒冷朝圣。英国学者阿·克·穆尔认为房山十字寺就是拉班·扫马修道7年之处,也是他西行的起点,多数中国学者也认同他的推断。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被王莽所追,在安定双塔寺银杏树下脱险的故事流传很广。刘秀当了皇帝,不忘当年那惊险的一幕,感恩上苍,下诏重修双塔寺,重塑金身。西汉末距今已近两千年,安定银杏想必是后人补栽,或是树干老朽后萌生的幼树。

密云巨各庄的古银杏,也被称作北京的“银杏王”。此树占地600余平方米,树冠覆盖了一所小学的大半个操场。大银杏是元代香岩寺(白果寺)的遗存,香岩寺碑文上的银杏用的是三国至唐代的通称——甲鸟脚子,而且明确指出栽培时间是唐代以前。树龄应在1300年以上。据北京园林绿化局

赞叹之余应心存敬畏

古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名不虚传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古银杏树,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本是伴寺而生,可当寺庙已经无存时,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它们就是活的文物。

站在大觉寺千年古银杏树下,人们兴奋地拍照留影。当年乾隆皇帝看到这棵古树时的心情,想来和今天游客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才会御笔题诗。树还是那棵树,人换了一代又一代。面对这样的古银杏,除了欣赏和赞叹,我们更应心存敬畏,对这古老生命保持敬畏。它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历史,也会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未来。

如果银杏王会讲话,恐怕它要讲的故事,我们一辈子也听不完吧。本版撰文 除署名外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