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口长城古道边关

 人生的第一次留给人的印象总是深刻的。我生长于长城外面的怀柔北部山区,直到上初中,还没出过远门,不知道平原和县城什么样。上世纪 70 年代初,有机会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才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见到长城。

尽管当时与长城谋面仅仅匆匆而过,但长城在山脊上连绵起伏的雄伟壮观,静谧中的深邃与从容,斑驳间的厚重与神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铁画银钩般的印痕,引起内心强烈的向往和震撼。

那便是河防口长城。

群峰拱北斗

河防口,明长城隘口,因河设防,故名。其实那条河很小,甚至没有名字,仅是沙河的支流。但此处为通往塞外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方舆纪要》载:“河防口关在县北亓连口东第二关也。口外为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容马,防守较易。”又据《嘉靖蓟州志》载:“东北至大水峪关八里,西南至神堂峪关十里,水口数十丈,十马可并,内外俱宽。”《三镇边务总要》载:“河防口通大川,正关河口并东西两山墩空,俱冲。”可见此关口自古为通衢古道,山川秀美,形势险要。

 

 

关口附近的石崖上面,曾留有“吏隐”石刻,文字端庄精美,不知为哪个朝代文人所题,遗憾的是因为修路,石刻被砌在了护坡内。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去“口里”,这“口”指的就是河防口。可惜我第一次入关进“口里”,那座跨河连山的关城就早已不见了。

关门虽毁,长城犹存。在经过无数风霜雨雪之后,我竟真实地站在北斗峰的城墙上。这段长城已经过修缮,共九座敌楼 , 原来的古朴野趣少了许多,保存较好的是东三、七、八、九楼。另外毁坏较重的敌楼城台在原有基础和残墙断壁上填补加固,但墙基上花岗岩包砌的石条仍为原物。这些石头构成长城的骨架,无论陡峭山坡,还是平缓地段,石条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以灰浆合缝,丝丝入扣。

石条之上,再砌城砖三四层,每块砖重 30 斤。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墙顶表面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城墙内部填充的是用夯砸实的泥土和石块。墙上面两边再加高,成砖砌矮墙,外侧的叫雉堞或垛墙,内侧的叫宇墙或女儿墙,构造各不相同。

我触摸着垛口、这四周的砖,那被风雨剥蚀得日渐羸老的一截截城墙,依然像一副副坚实的铠甲,沐浴着风霜雨雪,抵御着箭簇炮火,欣赏着寒星冷月,承载着时代跨越。它们忠实地护卫着这一片青山和蓝天,是长城这一脊梁的骨头,是一群赤胆忠心的无名英雄!是一个个硬邦邦的好汉!

长城与它脚下的这方热土就这样相依相伴,阅尽沧桑。

仔细观察城墙上的砖石缝隙,用于粘合的灰浆十分坚硬,呈灰白色,是它们把石与石、砖与砖紧密无间地连成一体,它的名字叫石灰。我忽然想起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燕国人修长城的时候,原是用泥来抹砖缝的,但冬天,和泥得用热水,于是,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了工地,用来烧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坏了,开水把垒锅的几块石块炸开了,民夫们把炸出来的那些白粉用水搅拌,来代替稀泥,发现比泥还有黏性,用起来很滋润。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规模修建长城,燕国人就承担了烧石灰的任务。

巧的是河防口恰恰盛产石灰,村里老人说,河防口的石灰远近闻名,烧制石灰的技艺传承了好几代,至今村外还留有石灰窑旧址。不知老人说的石灰与长城有没有关系,但河防口一带春秋战国时正属于燕国所属。《史记 • 匈奴列传》载:“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前 284―279),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张家口东北)至襄平(今辽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这是战国时燕山山脉最后出现的一条长城,渔阳郡就位于离河防口关东南数十里的梨园庄。

石灰的发明与河防口是否有关,这道千古之谜尚待后人破解。

清康熙辛丑年(1721)春,江南文人潘其灿来怀游历,受其表兄时任怀柔知县的吴景果之托,主编《怀柔县志》。编志之余,“凭览关塞,访求古迹”,登临河防口长城,写下了著名的《登河防口边城》一诗:

山海居庸千里长,前朝于此重边防。

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

堡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

“堡塞规模传魏国”,指明初魏国公徐达修筑长城的史实。“筑台形制说南塘”句,戚继光,号南塘,指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时,改进长城城、堡、台形制构造、创建空心敌台史事。末句对长城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见解,屏蔽中原仅靠长城是守不住的,江山一统需要怀柔天下。

诗人的远见卓识与河防口长城一起融进沧桑岁月。

慢慢的,我们在走走停停中不知不觉地爬到了北斗峰头,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一阵凉风吹过,有点瑟瑟发抖。峰顶的敌楼保存完好,登潘其灿诗碑楼远眺,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全然忘记了刚刚的疲惫,身心完全沉浸于这优美的自然之中。周围一片寂静,听得到枝叶颤动的“沙沙”声,听得到野花的耳语,感受得到风的芬芳。

回头,站得高看得远,眼前所见均为一片片姹紫嫣红的秋日景色。北侧山脚下就是青龙峡旅游风景区。景区内湖水波光粼粼,碧绿清澈,青山绿水相映成辉。由此向东,便是玉皇台,蜿蜒的长城好似大头小尾的巨龙,倒挂崖头,东侧的长城小头长尾蟠曲雄踞,真有“二龙戏水”的奇特景观。

关于北斗峰的得名,有种种说法,一说是因为这里有七座长城敌楼,星罗棋布如北斗七星而名。另一说法是每到夜晚站在北斗峰上,头顶就是北斗星。其实,当地人也称这里为“斗顶”,“斗”也许是“陡”的讹音,形容高而险,居高临下,傲视群峰。这种解释,倒也十分恰当。

北斗峰长城是雁栖湖的背景山,登顶北斗峰有一种群峰朝贺般的感受。这段长城不像慕田峪、八达岭那样雄浑巍峨,却是峭拔峻秀,奇险无比。虽然风蚀严重,但长城宏大雄伟,气势磅礴的威严丝毫不减。远远望去,在奇峰异石、崇山峻岭的山脊上随弯就势,绵延盘桓,风骨依然。常令人激情澎湃、豪气干云,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