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当萧瑟的秋风吹得天坛的行人裹紧身上的大衣时,我沿着天坛东门往祈年殿走去。刚踏入祈年殿大门,我便被大块金灿灿、黄生生、红艳艳的明艳色彩吸引住,几乎立刻对天坛菊花展产生了好印象。
今年的天坛公园菊花展已是第三十六届。“万卷黄花”、“寿客满园”、“松鹤延年”、“芳菊林耀”、“扇舞霜英”、“秋菊献瑞”等六个主题花棚组成了此次“秋菊佳色竞重阳”的菊花展。虽然我看菊展时已是下午4点,离祈年殿闭门只有一个小时,但菊花展上仍围满了赏菊的游客,一面惊叹菊花的品相,一面拿起相机与菊花留影。尤其是蝴蝶造型的菊花组景,赢得了好几位中年女士的青睐。照相时,一位阿姨拿着卡片相机却手忙脚乱,显然是位拍照新手,另外几名摆好造型酝酿好感情的同伴急了,说:“麻利的快点!表情都浪费完了。”路过的一个年轻小伙则接过了她手里的相机说:“阿姨,您也去照相,我帮您和几位阿姨照……”那位阿姨忙不迭地高兴称谢,跑去站在姐妹们中间,脸上笑得和丛菊一样明艳灿烂。
在游客的笑声和热闹评论声中,我仔细观赏,今年展出的菊花着实不少。菊花造型各异,有大立菊、造型菊、蘑菇菊等多种类型,至于品种,像我这样的外行观众更是眼花缭乱、分辨不清。只见一盆盆菊花或倾、或倚、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贴心的是,管理人员给菊花挂上小红牌提醒着观众,这是绚烂纤细的“紫玉勾环”、雍容饱满的“越山芽文”,那是柔和妩媚的“白雪公主”、秾艳炽热的“丹陛金狮”……特别是晶莹饱满的“风清月白”,让我一下想起《红楼梦》中所说的,那在探春书桌上那斗大的汝窑花囊里插着“满满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是怎样一种淡雅明快的光景。
正当我被一株株碗口大小的菊渐迷双眼时,一盆端放在平头案上的小菊盆景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菊花展上忙着拍照的张先生告诉我,小菊盆景是诸如多头菊、悬崖菊、独本菊等各种菊花栽培样式中最具艺术底蕴的菊艺形式。欣赏小菊盆景不只是单看菊花本身,还要懂得观赏盆景的干茎、枝片和根盘,品味主干的粗壮古朴,霜皮的老辣斑驳,枝片的潇洒流畅和悬根的嶙峋苍古。“天坛的小菊盆景属于京味小菊老桩,菊花关键要有韵味,小巧玲珑,姿韵可人。”随着张先生的目光望去,我看到一朵朵小菊花恰若纽扣,“京味小菊老桩盆景的枝干与层片那巧妙的线条绝对不是天然生长出来的,全靠养花人一双手不断造型修剪,每一个枝条和花芽都要细腻处理。”
其实需要养花人精心打理的,远不止小菊盆景一种菊艺,天坛的养菊历史十分悠久,养菊艺人更是享誉京城。早在明清时期,作为天坛神乐署前身的神乐观道士就曾以养菊为乐,其时的达官显贵也都有去神乐观观花的习俗。“可熙熙攘攘、热闹繁华的景象与‘祭祀重地’的氛围不相和谐,在乾隆六年的时候,朝廷颁诏,明令禁止神乐观道士栽花,天坛菊花逐渐凋零。”天坛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说,直到1954年,养菊艺人刘树林开始为天坛养菊,后来又有张国祥等老先生加入,天坛菊花才逐渐兴盛,到1958年时,天坛菊花已有了522个品种,“那会儿天坛虽有菊花温室,但却没设取暖设施,好多菊友便将其俗称成‘冷洞子’。”
提起这些年来天坛菊花的成就,工作人员脸上展露出抑不住的笑容:这些年来天坛培育出很多菊花新品种,如“金马玉堂”、“檀香钩”、“独立寒秋”、“白云堆髻”、“太真含笑”、“丹陛金狮”等,都是菊花艺人们点滴心血育出的成果,“最令人叫绝的是当年菊花老艺人张国祥先生培育出的‘千头菊’,一株菊花开了1270朵花儿,当年菊展往那一放,立刻轰动了整个北京花卉界。”
虽说菊花处处有,菊展年年办,但能在充满历史底蕴的祈年殿外欣赏一盆盆北京人自个儿培育出的菊花品种和京味儿小菊盆景,则是深秋时节一桩相当惬意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天坛公园今年还推出了菊展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游客可以将作品发送至ttskpy@163.com,征稿截止日期为11月25日,详情可见现场公告。
袁璐 文并摄 J266
GO提示
天坛公园菊花展设于祈年殿景区内,前去观展的游客除需购买10元淡季公园门票外,还需购买20元的祈年殿景区门票。菊花展将于11月18日结束,开放时间为每日早8点至晚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