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白塔的这些历史,导游都不一定知道!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今天,小编就好好为您介绍一下这座塔和与塔相关的那些景致、那些历史……

 

北海白塔

☆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

作为皇家园林,明朝时北海中并无藏式喇嘛塔,而是在清朝顺治八年间建的。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四代转世灵童在位,他是正式沿用达赖喇嘛称号的第一人,因此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盛极一时。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为了民族和睦,顺治帝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就改称为“白塔山”了。

 

北海藏式喇嘛塔全部由砖砌成,通体为白色,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圆下方,富有变化,塔座为呈方形的折角形须弥座,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下半部如古老的铜钟覆罩,边缘悬挂着十四个迎风作响的小铜钟,最上面是鎏金宝珠塔刹,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威仪的宝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彰显出帝王气势,是皇家园林北海的一座代表性建筑,北海白塔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历代不断维修,在康熙和雍正时代曾两次重修,现在的白塔是雍正年间修复的。

 

☆☆ 白塔山和“琼岛春阴”什么关系?

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一组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

这里在辽、金、元时建离宫,明、清时被辟为帝王御苑,它早在九世纪末就被辽朝统治者辟为游乐场所,名为“瑶屿”,万寿山、太液池、藏式白塔、傍水而建的半圆形游廊,更是曲折巧妙而饶有意趣。

白塔山亦称琼华岛、琼岛,位于南半部水面,岛为椭圆形,周长880米、高45米,是金代从汴梁(今开封)运大量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山顶正中为白塔,依山势建有永安寺建筑群。山南侧有永安桥通团城和园前门。山北隅有仿镇江金山寺的漪澜堂、道宁斋、碧照楼、远帆阁、延楼等。山西坡有琳光殿和阅古楼,山垠有亩鉴室、烟云尽态亭、甘露殿、蟠青室、摄山亭等,景色古雅幽静。山东麓林木成荫,怪石嶙峋,崖洞深邃。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一组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

 

☆☆☆ 白塔西北的铜仙人什么来历?

清朝时,乾隆帝仿照汉武帝的求得仙露的作法,在琼岛顶部修造了这尊青铜仙人承露盘雕像,希望自己百年掌管社稷江山,长生不老。

在琼华岛西北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屏障之中,有一位身高八尺的铜仙双手托一直径二尺多的大圆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神情恭敬虔诚,仿佛在等待着上苍的赐与。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这一景观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铜仙承露盘,它的来历可谓是大有名堂,有着许多的传说故事。

据说,汉朝时,人们相信神仙能降仙露于人间,如果饮服,将长生不老,汉武帝为求仙露,长命百岁,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神明台,高约67米,上面再铸造铜仙人双手捧铜盘,以此来求得仙露。历代帝王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永掌江山。清朝时,乾隆帝也仿照汉武帝的作法,在琼岛顶部修造了这尊青铜仙人承露盘雕像,希望自己百年掌管社稷江山。

当然,任何人都不能长生不老,即便贵如帝王,一样不能避免朝代的更替,历史的进步。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帝王都已经化作尘埃,只有这站在白塔顶上的铜仙人,依旧栩栩如生,其端庄的仪态、丰润的颊廓和恍若真迹的袍襟纹折,以及那面精细的云锦螭纹大铜盘,成为人们眼中一道特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