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白塔寺,感受老街区里的现代生活

 精品咖啡、特色美食、具有设计感的餐厅和小院……新与旧在这里相遇,和谐共处。来白塔寺,享受一把老街区里的现代生活。

 

熊煮咖啡——白塔寺下咖啡香

熊煮咖啡的由来也有一些小故事。因为两个创始人都是身材魁梧却很暖男的男生,如同两只强壮而温暖的熊一般,便想到了使用熊这个字来进行命名。最先想到的是琅琅上口的英文名bear brew,其中的brew指代的是咖啡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冲煮”,翻译过来时便译成了“熊煮”。熊煮咖啡坐落在白塔下方的一个四合院中。这个带着徽派设计的崭新四合院是自在场头文化的场地。熊煮是比较典型的小咖啡馆,走进门口是一个敞亮的开阔空间,房顶上开了一个玻璃罩的天井,从早到晚整个空间都十分亮堂开阔。店里除了时刻鲜艳的鲜花和惬意的音乐,墙上也挂着许多艺术画作,画作会不定期进行更新,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咖啡馆的最亮之处便在于它的露台,一抬头便能看见纯白的妙应寺白塔。微风吹过,白塔上的铃铛会随风响起,这时候坐在天台,点一壶手冲,放空一切望着白塔,甚至有一种飘然似仙的惬意。正值夏日,为了让客人多一丝清爽,熊煮咖啡除了常规的意式冰咖啡和单品冰滴外,还特别独创了两款特别饮品——黑泡泡BubbleBlack和黑黑泡DoubleBlack,喜欢的话可以来尝试一下哦。

地址:西城区白塔寺东夹道26号

 

 

社区文化中心——生活品质更高雅

这是一个免费的书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它采用修缮的方式,将该院落空间打造为居民文化交流空间。联合社区,以及社工组织,将青塔胡同41号院打造成为书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织白塔寺地区居民定期举办朗诵会、书画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居民提供学习技艺、医疗保健、沟通情感的场所,营造社区软性文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如果你刚好经过,也可以参加这里的社区活动,每周二中午这里有品茶沙龙,每周四有设置父母成长沙龙,即使没有活动,你也可以进去坐一坐,在舒适的小院儿中休息一下。

地址:西城区青塔胡同41号

 

 

渔芙南——每一扇窗户都是风景

以小而美出名的湘菜馆“渔芙南”离开了前门杨梅竹斜街来到了白塔寺附近,也从65平方米的小阁楼升级为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新店。创始人左太明始终坚持用简练的设计手法设计空间,看似简约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火山岩的拙美、欧松板的自然、不锈钢的中性、石材的惊艳都是空间内在的跳跃。一扇窗,一幅景。“窗”的方形元素成为整个建筑以及软装配饰的重点。在这里就餐,几乎在视线的每一面都能够找到一幅自然画作,自然顾客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一景。

地址:西城区宫门口头条49号

 

 

自在场头——小院儿里度过“北京一夜”

鲁迅先生曾花800银元在北京买下一套四合院,只因为在院子里可以看到东边不远处的白塔。许多名人都有很深的四合院情结,庭院方阔,水池清浅,四合院可以拉近人心,被人们所钟爱。“自在场头”可不只是民宿,而是集艺术画廊、公共沙龙、个性餐厅及温馨居室于一体的现代化院落。五间居室分别命名为璜、璧、璋、珪、琮,取自玉之五色,在设计上摒弃了传统民居的局促狭小,让古旧的院子也适合现代人生活。百年历史的石狮子、进院子的如意门、门窗、雕花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一砖一瓦、一栏一槛,处处都浸透着时间的磨砺,含蓄隽永,古朴从容。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的风格,“自在场头”创始人苏倩和工匠们尽可能地保存了大部分老北京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尤其是院子里清代时期的砖,全部都还原保护起来。在苏倩看来,古宅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它承载了家族的梦想、地方的文化和乡土的历史,如果空置着或随着时间流逝废弃掉,就太浪费太可惜了。而白塔寺街区也因为有白塔寺这个古迹和鲁迅故居多了一份文化气息,白塔自有种魅力,让人们总是望向它,时间就如此缓慢地过去了。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东夹道26号

 

 

白塔之光——享受胡同小巷日常时光

白塔之光是一家青年旅社,并拥有白塔的绝佳观赏点。旅社入口临街并一墙之隔倚着始建于元代的国家级文物白塔寺,绝对是热爱胡同文化的小青年、老外们渴望聚集的场所。旅社分三层,一二层为住宿,三层为咖啡馆,全透明天窗与白塔寺遥遥相望,尽览美景。咖啡馆名为“莲”,除了老板文茜对莲花的喜好之外,还因为这里就在白塔寺的旁边,佛塔的底座也是29片莲花组成的。而莲咖啡里除了咖啡之外还有一个小小茶室,文茜觉得咖啡是西方文化,而白塔是东方文化,她希望这里是一个东西方文化都能够融合的地方。咖啡师也是曾经有过开店的经验,对于出品和咖啡的口感都有把握,而莲咖啡的咖啡豆也是跟专业的工作室合作,工作室的烘焙师朗朗是WBC中国区的感官评委,定期会到莲咖啡来做培训和指导。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85号

 

 

白塔寺

拥有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辽朝时,妙应寺所处地区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早在辽朝寿昌二年(1096年)便建造过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于是在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1279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史书称,这座寺庙范围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面积达16万平方米。然而根据当时街道和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推定,当时的白塔寺和今日白塔寺南北向的范围是基本相同的。作为当时营建元大都城的一项重要工程,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忽必烈去世后,白塔两侧曾建神御殿(影堂)以供祭拜。元成宗时,寺内香火极为旺盛,在元贞元年(1295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场“国祭日”佛事活动中,参加者竟达七万之众,堪称是白塔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范围也仅为元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又进行过多次维修,康熙帝、乾隆帝都有御笔亲题的重修碑文。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曾冲入妙应寺将法器、供器等席卷而去。清代中后期,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白塔寺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

交通路线:乘坐101、102、13、3路公交车到白塔寺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