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

 

 

潞河督运图局部。(资料片) 

张家湾博物馆。

通运桥与张家湾古城。

 

老人说,北京城是一座“漂来的城市”,旨在说明大运河于北京的重要作用。其实,北京城在元代以前并没有那么显眼。直到1293年,郭守敬设计监修的北京至通州段大运河全线竣工,北京城才日渐繁盛起来。

说到大运河,那就一定要说说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张家湾。

没有张家湾漂不来北京城

话说当年忽必烈战胜南宋,得到大批文玩字画。为了将这些东西运往蒙古,专门雇佣了两个大海盗,其中一人名为张瑄。张瑄他们成功将物品从海上运到天津,交给了蒙古大军。

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一年,大都蝗灾乏粮,为了从南方运送粮草,又一次找到张瑄。张瑄下令将原本在天津卸货的商船直接顺河道开到离京城最近的地方,这不仅缩短了粮草运送时间,久而久之卸货处也发展成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中转区。朝廷为了嘉奖他,就将此地命名为张家湾。

《通县地名志》载:“元代因此地处白河(今北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汇流处,河道环曲,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故名张家湾。”

自张瑄试运行海运起,到1900年漕运停止的600多年间,张家湾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和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天下,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民谚说“没有张家湾,漂不来北京城”。

帆樯如云万舟骈集

大运河北京到通州段开通后,河运、海运漕粮经过张家湾转运大都。张家湾作为皇家码头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同时,还要接纳水运而来的商货和行旅,因此,它不只是漕粮码头,还是商贸货运码头和客运码头。

据统计,明代永乐以后,每年经张家湾抵达通州的各类船只达3万多艘,也就是说在长达6个月的夏秋季节里,每天到达的运船平均有200艘之多,而经过张家湾附近运河往返的船只至少有400艘以上。

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通惠河改在通州城以北入运河,漕运中心北移至通州城。即便如此,张家湾仍作为商运和客运码头,依然是北京地区连接江南塞北的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弹丸之地频繁出现在史籍之中,名声远播大江南北。

清代诗人李庆保看到通州运河“碧空云影乱,破浪雪花堆”的盛况,高歌“清浅潞河流,常维万里舟。”“天仓收正供,环海免鸿哀。”赞叹漕运百舸争流,运送漕粮的盛景。

明代曹代萧也赞叹到:

潞水东湾四十程,

烟光无数紫云生。

王孙驰马城边过,

笑指红楼听玉筝。

通运桥石狮千姿百态

都说卢沟桥的狮子有名,通运桥的石狮子也毫不逊色。据说北京有大大小小石桥千百座,唯独张家湾的通运桥栏板两面都浮雕着花纹,堪称桥饰一绝。

通运桥南北走向,桥下有三孔,全长约13丈,宽约3丈,每边各有18根望柱,柱头上雕刻须弥座,上雕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每边的19块栏板的海棠池内浮雕着形态各异的宝瓶荷叶。

通运桥还有个别名萧太后桥,最初是座木桥,来自南方的粮食、木材等重要物资,以及各地的官人商旅,从张家湾下船,陆路进入京城,久而久之木桥不堪重负。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明神宗敕建石桥,并赐名“通运桥”。

如今,通运桥桥面巨石坑洼不平,车马经年累月踏磨出的印迹默默述说着古桥经历的沧桑岁月。

一馆看遍古镇前世今生

在张家湾有座张家湾博物馆,让您充分了解张家湾的前世今生。

该馆集运河文化、红学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引入了智能科技展陈平台技术,通过液晶拼接屏、沉浸式投影、叙事性光影浮雕墙、非触式虚拟翻书、虚拟人物对话、三维全数字古城虚拟漫游、史海风云内投光影系统、红学文化互动LED墙等手段,让您能一馆看遍张家湾古镇的前世今生、风土人情。

骑行穿越张家湾

对于一个尚未经过人为开发且公共交通不甚便利的古迹,骑游应该算是最好的选择。通州骑行协会为您规划了一条线路:

地铁八通线终点土桥站,可以很容易找到共享单车或通州区公共自行车,经土桥路口的“漕运古镇张家湾”石刻即进入张家湾镇地域,开始运河文化之旅。

●沿张采路(张家湾→采育)骑行3公里,进入“张家湾博物馆”,了解“运河明珠、漕运古镇”的前世今生;

●沿萧太后河左岸骑行到张家湾古城,游览古城南门、城墙、通运桥、清真寺,张家湾村内有多家清真餐馆和小吃店,可以品尝到口味纯正的牛羊肉;

●出张家湾村向东过铁道后左转,沿铁道骑行到民俗旅游村“皇木厂”,村内有众多运河遗物,还有一段运河古道;

●穿过皇木厂村,骑上103国道,沿路回到土桥地铁站。

乘车路线

· 地铁八通线临河里站换乘806路公交车,至太玉园总站,

下车步行110米即到。

· 地铁八通线临河里站换乘通4路、通14路、通43路、802路

公交车,至太玉园小区站,下车步行400米。

提示

张家湾博物馆目前仅接待团队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