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依然烟雨姿,桃花无复出墙枝。板桥细草河边路,梦得闲行是昔时。——清•王崇简《经真觉寺》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比起雍和宫、潭柘寺、卧佛寺这些蜚声四海的帝都名寺,真觉寺这个名字,甚至连大多北京土著都极少听闻,殊不知,早在明朝成化九年(1473年),它就已然出现在了西直门外、昆玉河畔。544载岁月巨变,它却始终未改容颜,首都体育馆喧嚣的演出,动物园如织的人潮,西直门轰鸣的火车都不曾打扰到只属于它的安宁。那波光粼粼的长河,白玉无瑕的石桥,始终与它相伴相守,共同铭刻下时光走过的痕迹。
真觉寺,又名正觉寺,民间俗称五塔寺,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南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毗邻首都体育馆。
“板桥细草河边路”,循着清初礼部尚书王崇简的诗句,从紫竹院一路向东步行,大约20分钟路程,这座隐藏在京城腹地的悠久古寺便赫然映入眼帘。屹立于寺中的那幢方形青白石金刚宝座高耸庄严、气势巍峨,绝对值得细细欣赏。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敕建真觉寺,于寺中仿印度佛陀伽倻大菩提寺塔造真觉金刚宝座塔,供前来朝觐的天竺高僧室利沙讲经修行。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成祖文皇帝时,西番板的达来送金佛五躯,金刚宝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寺赐名真觉。成化九年,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座,累石台五丈,藏级于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塔刻梵像、梵字、梵宝、梵华。中塔刻两足迹。”因此真觉寺又称五塔寺。
寺庙在清末时毁于大火,然而宝塔却幸免于难,成为京城内遗留的一处藏传佛教经典古迹。目前它是我国已知的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精美的金刚宝座塔,堪称明代建筑艺术与中外文化结合的代表之作。
在佛教思想中,塔是具有法力的行悟之所,所以参塔即是一种普度修为,绕着方正的塔基缓缓而行,抬头仰望古树虬枝掩映下交错伸展的重重密檐、琉璃罩亭,一股虔诚与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
当阵阵清风吹来,系于塔身上的数十个铜铃随之发出清脆悠长的声响,回荡于蔚蓝的天际之下,六百年岁月里的一幕幕王朝兴替、光阴荏苒仿佛就在这一瞬间跃然眼前。
五塔正中小塔的须弥座束腰处,还刻有一对佛足印,相传是佛祖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离世之时留下的,安置于一朵盛开的莲花上,左右以八宝缠枝相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足与舍利、经咒相似,都是佛教徒信奉的圣物,象征“两足尊”,意为佛迹遍布天下。
除了金刚宝座塔,如今真觉寺中还存放有百余件珍贵的石碑墓刻,分为祠墓碑刻区、寺观碑刻区、耶稣会士碑刻区、会馆碑刻区等六个陈列区域,游客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不同形式石碑间的雕刻差异。
一排排高耸的石碑远远望去,就好似庄严整齐的石阵,气势恢宏,神秘肃穆,它们铭刻着明清时代四九城里那一段段不应被遗忘的记忆碎片。身披铠甲、目光炯炯的石人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般屹立于石阵前,不畏风雨,仿佛在尽忠守护着历史的尊严。
寺院北部的藏经楼现在被辟为石刻文化展厅,共有三大主题,其中展出的一件“简廉堂”石刻匾联为康熙皇帝御笔题写,非常罕见,堪称目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西侧的僧房如今改造成为了儿童体验区,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动漫视频的形式探索石刻艺术的奥秘,还能亲手拼搭宝座塔的积木模型。而东侧的行院如今则是“金石书院”,供书法或雕刻爱好者们授课切磋之用。
如果你早已厌倦了热门景点的拥挤,不妨选一个温暖明媚的午后,来真觉寺游览漫步,享受城市里片刻的静谧,舒缓下平日疲惫忙碌的心灵。
以下信息由真觉寺提供,出行前请电话咨询,以防信息变动为您带来不便
游览指南
开放时间: 9:00—16:30 (周一闭馆)
票价:20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路五塔寺村24号
公交路线:乘坐地铁4号线、9号线至国家图书馆站下车,或乘坐公交105、106、320、332、717、941、特4、特6、运通102路至国家图书馆站下车或乘坐公交27、105、111、601、612路至白石桥站下车。
电话:010-6217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