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六景 未来北京新起点

 

 

 

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实践中,北京,正在描绘一幅幅饱含着“书香味”“泥土味”的“新十六景”。

北京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靠创新驱动发展,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像绣花一样管理这座城市。围绕着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明确区域发展定位下硬功夫,赋予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新的生命。在这个大前提下,诞生了北京“新十六景”。

作为“古坊寻幽”的责任规划师和总建筑师,同时也参与并主持了“正阳观水”规划的吴晨,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北京的城市建设成绩有目共睹,这时评选出的北京新十六景,既是对这些年来努力的记录、总结与集中呈现,体现了这个伟大城市的格局与胸怀,更是未来北京的新起点。”

古坊寻幽

探北京商业文化演进

北京坊,开放不足一年,对其建筑的规划却超过十年,而它所在的区域代表的北京商业文化已逾百年。

与周围浓烈的商业氛围相比,北京坊的一栋栋建筑更像是安静陈列的艺术品。交通银行旧址“影印”在对面的镜面风格建筑上,设计师巧妙地用光影游戏表达了对历史的致敬。以吴良镛先生为总顾问,吴晨等7位著名建筑师带来了沿街“和而不同”的8栋建筑和其后精彩的建筑群组。

“北京坊所追求的商业形态是中国式生活方式体验中心,游客们观察到的历史沉淀在建筑表面,而更多的内涵在建筑内部。”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西单和王府井成为商业中心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而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北京坊所在的前门大栅栏区域,是北京的商业中心。“元代,因大运河的作用,漕运码头在积水潭,所以商业中心在鼓楼。到明代迁都至北京,特意把江南和山西的富户也迁来北京,繁荣首都经济。明嘉靖年间,修筑外城,在前门一带做了一条商业街,招商引资,从明到清,一直发展到民国初年,这里都是北京的商业中心。”

前门大栅栏的辉煌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1905年,如今北京坊核心建筑劝业场的前身“京师劝工陈列所”开张。劝业场当时被认为是京师四大商场之首,有电梯,有游乐设备。但那之后,社会动荡以及数次火灾,让劝业场,乃至整个前门大栅栏区域都慢慢告别了北京商业中心的地位。

“1949年之后,以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百货商场为首的国营商场,让王府井和西单成为北京新的商业中心。”劝业场也从国营商场,变成新新服装店,到最后变成新新宾馆。

这座带有巴洛克元素的建筑,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几乎与此同时,北京坊开始展开规划。

不盖假古董是规划之初,北京坊总建筑师吴晨与其他参与集群设计的著名建筑师们达成的共识。

“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其实是与时代、与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相匹配的。”孙劲松认为,十八大以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开始遵循新的观念,即便是新建建筑也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逻辑,不突兀。“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建筑是层垒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留下痕迹。”

“当年轻人不再把北京坊、前门大栅栏当成是外地游客的地方,北京坊所期望的商业文化传承,也就成功了”。

正阳观水

寻北京水系文化变迁

从北京坊向东,经前门大街,穿过鲜鱼口美食街,在前门东路东侧,能看到一片稀罕的水系。睡莲、锦鲤、芦苇荡,这条仅600米长的三里河水系,便是“正阳观水”,它点缀在北京城的核心区域,弥足珍贵。

负责三里河水系复建工程的天街集团副总经理段金梅,在过去一年,不知道多少次来到“正阳观水”,但每一次都是新鲜的。去年养殖的锦鲤,已经孕育出了第二代,鱼儿在由现代循环系统供给的水系中畅游,似乎在提醒游人,北京城曾是水系发达、河湖纵横的水乡。

三里河,在北京历史上有两条,都曾是京城的泄水河道。一条在阜成门外,俗称西三里河。一条在正阳门外,俗称前门三里河或崇文三里河。

前门三里河,开凿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年)。当时北京外城尚未修建,正阳门外还是郊野。为了施工方便,需筑坝将护城河截断,但又担心雨季会积水成灾,因此在正阳门外东南侧的低洼地带开挖了一条河,顺城开通泄水壕口,而后河流顺应地势自然形成。

依水而生的芦草,成为前门三里河的主要水生植物,直至今日,这里都保留着南、北、中芦草园胡同这样的地名。为了恢复历史原貌,段金梅介绍,在复建三里河水系时,特意引种了芦草。

依水而生的不仅是芦草,还有居民。沿河而居的居民,让前门三里河一带渐渐发展出了猪(珠)市口、鲜鱼巷、粮食街等街市。到了清代,因干旱和淤塞,前门三里河逐渐被填平。受前门繁华商业文化的影响,三里河形成了会馆文化。现在短短600米的复建水系范围内,就有会馆遗址8处。

复建工程给前门带来了涓涓流水、苍苍芦草、幽幽莲香,但是,早已成为历史的会馆文化该如何修复?段金梅告诉记者,在腾退了部分会馆遗址后,修复工作将与北京四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相吻合。

北京新十六景

伟大城市格局与胸怀的新起点

吴晨,建筑师,出生在北京。作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是北京坊的责任规划师和总建筑师,也曾参与并主持规划“正阳观水”。

“在这次北京新十六景的评选中,有两个我们参与的设计项目名列其中,这是作为建筑师的莫大荣誉,我们内心充满着自豪与喜悦。北京新十六景的遴选与确定,诠释了在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首都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景观布局的精彩纷呈。新十六景,是作为传承京城文化,面向未来的扩展性景观结构,为古老而又焕发魅力与活力的北京,徐徐展开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十八大以来,北京城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与成绩。“将‘双修’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抓紧治理城市病,抓紧补齐城市短板,抓紧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改善环境质量,着力塑造风貌特色,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国家首都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这五年的城市建设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必然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北京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复兴,重现辉煌的新起点。这时评选出的北京新十六景,既是对这些年来努力的记录、总结与集中呈现,体现了这个伟大城市的格局与胸怀,更是未来北京的新起点。”

本报记者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