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点茶、挂画这些小情调,古人早就玩过了……

 在古代,先人的生活,早晨要从一炉香开始。古人不仅早起有香,读书写字要有香,迎宾接友,不同的客人要用不同的香,琴棋书画更要有香相伴。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学家彭子益说,不焦、不腥、不腐即为香。香气,通过神经和循环系统产生作用,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三者达到平衡和统一。药香传承了几千年。屈原在《离骚》中以所佩香草味道的优劣,来比喻人的品德。在电视剧《甄嬛传》当中,更是多次提及各种药香。

历史上的许多名贵香方和香品,就像治病的良方一样,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形成的,是儒、释、道、医等各家先贤为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红楼梦》里,治好宝钗哮喘的“冷香丸”也对香文化做了很好的诠释。

 

传统药香制作工艺包括几十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药香制作中最彰显技巧与功力的一个工序就是“合香”。不同香药的药性有天然的约束,必须要炮制、合药,还得分出君臣佐使平衡配伍,才能除去药物的毒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药香传承人李时亮的手工制香工艺,由家族传下,到他这儿已经传承了八代人。

 

李时亮会根据香药的性质甚至天气的变化去合香。合香之后,手工成形。成形之后的药香要进行“阴干”,这一工序至少需要72小时,不可暴晒。阴干之后的药香,是否能够在品质上达到上乘,还在于一个关键的步骤——要装在河泥做的罐子里 “入窖”,目的是使香料散寒去腥。香窖不能恒温恒湿,要用大自然的方式来去掉天然药材身上不好的方面:“不同的香因为年代的不同分别搁在不同的间里,我们的香窖都是用红砖砌的整个墙壁,窖是开两门的,需要有对流的风,不能让风直吹,否则晾晒像线香、塔香容易变型。”

 

 

 

李时亮说,药香珍贵,首先在于用料:“自己为找这些药都得亲自去,所以去过很多地方,绕地球一圈了,各大洲都去过了。阿拉伯国家的一些树脂类用香,就像乳香啊、没药啊,它是必须在那种沙化的地带、特有的气候才能产这种香。”

药材地道,是药香制作的第一道保证。制香人为了熟悉原料特性,常常要亲自试药。是药三分毒,中个毒、脸麻手麻都是经常的事,所以试药的时候身边都要放上点儿解毒的东西:“只要是药它就一定是有偏性的,实际上是以偏纠偏,才能让人的身体达到好的作用。尝的时候每个药都是有毒副作用的,但是我觉得是好事,因为你不试你没办法了解它这个药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跟你身体的对应关系和你自身的感受。”

 

药香的制作遵循中医的“天人合一”哲学,蕴含着祖先们对生命在时空中位置的思考,讲究依循节律、五行:“比如香方中比较有名的五方香,专门对应我们的五行关系和时令,东阁藏春正对东方,主木调肝脏;西斋雅意正对西方调津、肺和大肠,南极庆寿代表火、心脏,北苑茗芳是水、就是肾,然后就是四时清味。”

在中国古代,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被文人们视为“生活四艺”,进而演变为古人的生活美学。古人认为,一个性命相合,脏腑、气血相合,品质高尚的人,体内会自然生发一种香气。因此,香气也就是一个人健康与德行的体现。

在用香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不仅是芬芳宜人的香气,而是在一种温馨净雅的氛围内,进行着心灵的滋养,情操的陶冶,进而达到“本性”和“智慧”的升华,这也是中国人用香,与西方用香的根本区别。

药香因其蕴含的悠久文化,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关注。2010年,传统药香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青年眼中最美手工艺大奖。

传统手工艺因为体现着人类文化多样性而倍显珍贵,当我们向世界介绍自己是中国人时,除了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讲汉语、写汉字,还可以点上一炉药香,让袅袅的香气讲述我们特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