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小黄帽这三十年

 

 

1987年12月7日,《北京晚报》14版 

 

1987年12月20日,《北京晚报》14版

 

1988年5月29日,《北京日报》2版

 

1990年6月11日,《北京日报》1版

 

1990年6月25日,《北京日报》1版

 

1991年9月15日,《北京日报》1版

 

1996年9月30日《北京日报》小苗版的“安全儿歌大家唱”栏目中,刊登了一首为“小黄帽”们创作的儿歌《过马路》。

 

2005年,交通大学附小的“小黄帽”展示“让”字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2005年5月26日,《北京日报》7版

 

2006年3月28日《北京日报》3版

1987年,“小黄帽”从崇文区诞生,后被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如今,“小黄帽路队制”仍是小学生安全行路的重要保障。明天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让我们重温“小黄帽”走过的这30年。

北京街头首现小黄帽

小虎骑车带着小胖上街,结果撞在路边的一棵树上,两人头上都鼓起一个大包——这是1988年由北京市小学生创作的一幅漫画,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骑车带人危险”。

据统计,从1985年到1988年,北京市共有67名小学生死于交通事故,413名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致伤残。

1987年12月的一天,崇文区50名小学生统一戴上小黄帽,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队首的同学举一面小黄旗,队尾的同学举一个“让”字牌。自此,崇文区成为北京市“小黄帽”的发源地。小学生头戴被誉为“幸福帽”“安全帽”的小黄帽,并在上下学途中整齐列队过马路,这就是后来风靡全市的“小黄帽路队制”的前身。

说到“小黄帽”,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崇文门交通岗岗长朱国兴。1987年,他偶然在交通杂志上看到一条消息:日本为解决小学生过马路的安全问题,为他们戴上了特制的小黄帽。朱国兴心想,要是给常在自己岗边通过的崇文区上三条小学的孩子们也戴上小黄帽,提醒过往司机和骑车人注意,那孩子们就安全多了。

朱国兴的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崇文门交通岗同事的响应。1987年12月,在上三条小学和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体育用品采购供应站的支持下,首批小黄帽出现在北京街头。(1988年5月29日《北京日报》2版,《为了孩子们的安全》)

据1987年12月20日《北京晚报》报道,看到崇文区50名小学生戴小黄帽安全过马路的消息后,一些学生家长纷纷来信来电,希望大街上出现更多的“小黄帽”。家住木樨地的读者宋希敏来信说,她的孙子在实验二小上学,上学下学都要过马路,如果也能戴上这种小黄帽就安心多了。

亚运会助推“路队制”

1989年9月18日,北京市正式实行“小黄帽路队制”。首批10万名小学生过马路时头戴用反光材料制作的交通安全帽,即小黄帽,并在路队的头和尾打出写有“让”字的交通安全牌和交通安全旗。小黄帽上印有“安全”一词的汉语拼音,三角形安全旗为红黄绿三色,安全牌为黄底且两面都用中英文标明“让”字。

据本报报道,这一做法是经市政府批准实行的。时任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程毅介绍,这是保障小学生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还能培养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和道德风尚。(1989年9月17日《北京日报》1版,《明起十万小学生戴小黄帽》)

而此时的北京,正在经历一场迎接1990年亚运会的热潮。借此良机,北京市教育局和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在小学校中开展“迎亚运,坚持路队制先进校”的活动。

1990年的北京街头,看到许多学童戴着漂亮的小黄帽时,谁会想到这些帽子的生产厂家竟是一所智障儿童学校的校办工厂。小黄帽的设计出自一位青年妇女之手,她就是培智中心学校天坛衣帽厂的厂长、共产党员康云英。1990年亚运会期间北京需要赶制一大批小黄帽,康云英领导的仅有15人的校办工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并出色完成制帽任务。(1991年6月4日《北京日报》5版,《京城处处飞“黄花”》)

截至1990年6月,北京市有47万余名小学生戴上了小黄帽,“小黄帽路队制”也在全市18个区县得到成功推广。(1990年6月25日《北京日报》1版,《四十七万小学生戴上小黄帽》)

当月11日,《北京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封首都少先队员致社会各界的信:“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同学们:你们好!在北京街头,你们经常看到一队队戴小黄帽的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路边行走……这就是我们‘小黄帽交通安全小队’的同学们……办好亚运会我们是东道主,优良交通秩序是亚运的生命线。我们的小手要和你们拉在一起,共同为第11届亚运会做出新的贡献。”(1990年6月11日《北京日报》1版,《首都少先队员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

小学生交通事故逐年减少

数据统计,与1989年相比,1990年北京市小学生交通死亡率下降33.3%。随着“小黄帽路队制”的实行,发生在小学生身上的交通事故逐年减少。199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小学生仅6人,而在1989年,这一数字为15人。(1993年7月20日《北京日报》6版,《本市小学生交通事故减少》)

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得到了保障,他们也自告奋勇,当上了首都交通安全的“小小带头人”。

“叔叔、阿姨,请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我们‘小黄帽’一起当维护首都交通秩序的模范。”1991年9月14日早晨,稚嫩的声音在居民楼院里响起,20万名小学生头戴小黄帽分赴京城各处,为居民们宣传交通安全。神路南街86号院马孝老先生听孩子们读完《写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一封信》后很是感慨,他当场表态:“孩子们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一定记住你们的话。”

这一天,小学生们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40万余份,为北京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1991年9月15日《北京日报》1版,《首都二十万小黄帽入户宣传交通安全》)

人大代表提案“升级”小黄帽

小黄帽陪伴孩子们安全度过小学生活,它的样子也在不断改变。

1999年,第二代小黄帽诞生,不仅分为春秋、冬季、夏季三款,还在帽子前侧印上了荧光标志,方便司机在夜间及时发现走在路上的学生。

2005年开学日,北京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收到一份特别的入学礼物——第三代小黄帽。这一代小黄帽根据人大代表的提案做出了改进,使用更优质的防缩水面料,增加棉布衬里,佩戴起来更为舒适。(2005年5月26日《北京日报》7版,《小学生9月戴上第三代小黄帽》)

新小黄帽在技术上的改进有20多处,外观变化主要有四点:帽檐上方加了一道红线,更加醒目;除帽子前方外,后方也加了荧光标志,更加安全;将老款的松紧口改成按扣,更加方便;冬天的线帽变成棉帽,更加美观。(2005年9月2日《北京日报》5版,《百万中小学生走进快乐校园》)

当年11月,北京市交管局、市教委举行了小黄帽路队“让”字牌发放仪式,8万个“让”字牌赠给全市51万名小学生,以便有效提醒司机注意避让。(2005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7版,《8万“让”字牌送给小学生》)

2006年1月,《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正式实行,其中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小学校按照规定落实小黄帽路队制。

几个月后,夏季款小黄帽又迎来了变身。部分小学生的小黄帽绘上了星星和火炬图案,以及“注意安全、珍惜生命”警示语。(2006年3月28日《北京日报》3版,《本市部分小学生5月底佩戴新型“小黄帽”》)

时至今日,“小黄帽”作为小学生的道路“保护神”已存在30年,但亮丽的黄色依然没有改变。“小黄帽”依然根据季节分为春秋、冬季、夏季三款,帽子正前方保留了2006年增设的星星和火炬图案,下面绘制有“安全”一词的汉语拼音,其中夏季款帽子正面两侧还分别增加了红绿两色的警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