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到下雪,大家就开始盼望故宫放美照,不过你知道这些照片,其实有很多都是出自一个85后的年轻人之手吗?
在故宫当摄影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85后故宫摄影师——张林。
说起故宫,你最先会想到什么?明清两代皇宫?段子手院长单霁翔?还是最近大火的乾隆大花瓶?
其实最先想到的是这里六百年不变、又六百年常新的美景……
将这些美景带到世人眼前,故宫的摄影师功不可没。
不过如果你以为做故宫摄影师,只需要每天闲来无事逛逛园子拍拍美照,就too young too simple 了~
故宫官博@故宫博物院中发布的许多图片,其实都出自一位叫张林的年轻人之手。
他是故宫资料信息部,新媒体团队中的一员,平时主要负责故宫微信微博的运营,摄影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处女座,又身处故宫资料信息部这样一个强迫症团队,他每天所做的,要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
不论是官微还是官博,对外发布的每一条消息,都要经过编辑、科长、主管至少三次审查,专业性内容,还要院里的专家再看一遍才行。
2014年,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后,张林考入故宫博物院。
关于他是如何进宫的,坊间一直有着这样的传言——
其中一场笔试,故宫包下了北京林业大学整栋楼,也就是说,整栋楼的应试者都想进宫,而张林在刷掉上万人的笔试面试中过关斩将,最终留了下来。
张林表示:没那么夸张。
不知故宫接受他的时候,知不知道他身藏超高的摄影技能,但进宫以后,他确实成了故宫博物院的“御用”摄影师。
他拍这里的红墙绿瓦;
拍这里的四时风月;
拍这里的草木生灵;
@不见藏 供图
不过在故宫美景中,最让人惊艳的,可能还是这里的雪。
2015年冬天,张林在这里拍下了他最满意的作品。
“2015年冬天有场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气放晴又赶巧周一闭馆,我们申请拿钥匙开门,去拍三大殿。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见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简直动人心魄。”
而这些照片的广告效应也十分显著,有次大雪天,刚过中午,故宫的门票就售罄了。
“那两条(微博)总共转发有20万多,是当时转发量最高的。所以现在一下雪或者天气预报未来有雪,就会有很多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催我们,赶快上照片!”
看到这些图,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么美!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有人会说你们拍的照片那么好,为什么我拍不出来?主要是因为游客来故宫参观,一天要看这么大的地方,来去匆匆,没什么时间仔细观察体味。但我们在这里工作,同一个地点可能会来很多次,就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找到更多有趣的视角。”
拍了三、四年,张林也遇到过难题和瓶颈。
“这几年下来,有时候觉得怎么拍的这些照片跟去年拍的有些像,视角什么的已经有一些惯性。因为知道那个角落比较好看,每次都会去拍,拍多了就觉得这几年到了一个瓶颈。再美的东西,拍了两年也很难找到新的角度了,所以拍照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推陈出新。”
“比如海棠树那么高,我正常的镜头一举,背景是蓝天白云,衬着红花很好看。但是看不出来这是在哪儿拍的,衬不到屋檐或是宫墙,没有故宫元素就体现不出这里是故宫。”
“乾隆花园里有一株楸树,也开花,这株楸树在乾隆建花园和亭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古树了。为了给它让出空间,乾隆还让人把要修建的亭子往后挪了一下。楸树开的花也特别高,我拍的时候连亭子的顶都衬不到,很难拍,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拍到过楸花和亭子互相结合的好照片。”
而且对于故宫的摄影师来说,在宫里拍照,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便利“。
“在宫里到处都是游客的情况下,还是要努力找角度去拍。比如,游客刚刚走过去,被一个假山挡住了,这个时候就抓紧时间赶快拍一张。”
多数情况下,他们其实无法比游客看到更多的风景。
“很想安静地看一会雪,但是几乎做不到,我必须努力赶在保洁人员清扫宫里各处的积雪前去拍照。”
但这些障碍并没有禁锢张林的脚步,他开始不断尝试更新拍摄方法。
“原来就是站在一棵树下拍,今年我试着从这棵树越过去拍另一棵树,制造一个前后景交错的感觉,找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不见藏 供图
这两年,故宫越来越火,尤其是在“故宫看雪”“故宫淘宝”“故宫段子手看门人”等一波又一波网络热潮过后,很多人会认为是故宫新媒体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那张林怎么看自己的美照的效果呢?
“其实就是拍了一些照片,我们显然不能包揽全部的功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吧。如今‘故宫’这个IP确实为更多人所知,但仍然任总道远。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故宫还只是一个旅游景点。”
是的,在很多人眼中,故宫还是一个“到此一游”的打卡景点,甚至很多走进故宫的大人小孩,还没听说过故宫也是博物馆,还不知道这里有无数精美的文物和展览。
但庆幸的是,“风花雪月”的美图,也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大家,让大家慢慢开始关注故宫的其他美好之处。
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不就是“爱上故宫”开始的那一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