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图
八百千秋
投壶射箭
玉犬迎春
拍摄制作中
天伦之乐
福到狗年
◎许涿
编者按:自1997年起,《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深媒体人许涿先生逐年自己设计生肖挂历,送给亲朋好友,影响日益扩大,成为京城一个有趣味的民间艺术品牌。今年是他设计的第22本个人生肖挂历,成了坊间最为抢手的上佳礼品。本版刊发许涿先生文章,描述狗年挂历设计背后精彩的人与事。
和杨泓先生的32年之约
今年我做的挂历封二的这篇文章,是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撰写。第一次向杨先生约稿还是32年前。
1986年2月10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生肖迎来的是一个虎年。在筹备春节美术特刊版面的时候,负责编辑画刊的老同志朱育莲与我考虑,版面中间应该安排一篇虎年说虎的文章,此文请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泓写文物部分,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民间美术专家曹振峰写民间美术部分。分别写好后,由朱育莲的夫人合成一千字的文章。之后,每年春节都由杨先生撰写一篇当年生肖的文章。
第一轮生肖挂历过后,在考虑第二轮设计方案时,确定在每年的封二,继续请杨泓先生写一篇文章用上,增加挂历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去年9月24日,杨先生把狗年的文章写好,发到我的邮箱。10月将图文拼版,打印出版样。校对看后提出一些疑问,我想电话说不清楚,特别是涉及有关文物方面的一些提法。于是到他家去,与他商量怎样改更好。
杨泓先生在文物考古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十分严谨,认真对待。此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包含了重要的学术价值。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文章读来总是通俗易懂。
记得31年前,第一次到他位于华侨大夏对面考古所的办公室,取为海外版撰写的第一篇文章,后来是到沙滩《文物》编辑部取稿,今年是到他家商量改稿……一年又一年,32年过去,杨先生已过82岁,我也71了。
去年12月4日,我的邮箱收到杨先生发来的邮件:“你好。刚刚收到你寄来的年历,谢谢。看过年历,十分满意。真是让你花费了多少心血的结晶。狗年一到,就又要想猪了。”
封面用了从未用过的杨柳青年画
每年挂历的封面是关键,有了好的封面后边就好办了。这第二轮生肖挂历的封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即都是局部、灰背景,前八年在材质上没有同类重复,这就给我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2017年年初,我在考虑狗年挂历的封面时,在电脑上浏览搜集到的所有狗图片,仔细琢磨哪一件可以作封面。
在翻看到民间文艺家协会编的一本年历中的一页时,见一幅杨柳青年画,眼睛一亮,这个不错。
天津人过年买年画,家家都得买张“大胖小子”的杨柳青年画贴墙上,图个吉利。
过去的九年封面,没有用过杨柳青年画,我一直想哪一年的封面可以用一张杨柳青年画。在最后搜集到的资料中,都不如这张更适合做封面。
确定后,我把背景改成灰色,与以往的背景一致。“狗年平安”这四个字,还是沿用当年申沛农为后来生肖贺卡上的四角设计的吉祥语。
申沛农(男,1936—2001)是北京杰出的剪纸艺术家。自幼患类风湿症致残,1957年克服疾病开始自学剪纸艺术创作,并以惊人的毅力投身于剪纸艺术事业,取得突出成就。他的作品粗犷中蕴含着秀美,富有民族装饰趣味且生活气息浓郁,深受民众喜爱。“福”字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画面以红色为基调,期盼来年红红火火。
天津面塑艺术家王玓制作仕女射箭狗去追
去年年初,在搜集狗年挂历稿时,自然想到天津面塑艺术家王玓老师,仕女题材是她的长项。自2008年(鼠年)应邀为海外版挂历创作,作品用在封面。之后连续为我们创作了“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白蛇传-借伞”、“牧羊女”、“闻鸡起舞”,件件都是精心创作。年初我给她打电话,说明希望能创作一件以狗为主题的面塑,并说怎么表现完全由她考虑,时间很充分,9月做好即可,她答应下来。
7月的一天,我给王玓老师打电话,她说古时人们有投壶射箭的游戏,她做了仕女射箭狗去追的情景,还没有做完。我正好在天津,去她家看了看。8月底做好了,9月2日我去天津她家拍照,做得很精彩。
王玓老师在表现衣裙的薄、透、飘逸上有她的独到之处,所用的材料是白面加江米面,再调入她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化学物质。作品完成后装入特制的玻璃罩中,干后像石头一样硬,不会生虫、发霉,可以永远保存。人物的眼和眉也是用黑色的面贴上去的,她讲这样便于修改,也生动。道具剑是她用竹精心制作。很多人见照片人物这么复杂,以为很大,其实只有13厘米高。
2017年9月2日,王玓在协助我调整作品的位置。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作品与人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每一部分都是极其精致,一丝不苟。
师徒俩共同完成 农民画《玉犬迎春》
高金爱(女,1921—2011)能剪擅画,生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安塞著名的农民画家。陈海莉(女,1983年生)是高金爱的徒弟,她在师傅的指点下,创作出不少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农民画展中获奖。《玉犬迎春》是由高金爱起稿,陈海莉着色完成,造型简洁大气,淳朴生动。犬的眼睛变成了飞舞的蝴蝶,躯干用花草打扮,犬、蝴蝶、花草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色彩和谐,赋予作品春天和富贵的文化内涵,给人一种亲切的美感。
每年的挂历中总要用一张农民画,翻阅了多本有关农民画的画册,以狗为题材的画不太多。在《汉声》12年前出的一本《大过狗年》中见到这幅陕西安塞的作品很好。我就与多年支持我的安塞县文化馆副馆长孙胜利联系,他说这幅画是2002年高金爱起稿、陈海莉填色,两人合作完成的,并说高金爱已去世,让我与陈海莉联系。我给陈海莉一打电话,她说没问题。没想到过几天就收到她快递来的一张此画的复制品。我对孙馆长和陈海莉的大力支持很感动。
我又邀请陕西群艺馆研究员,当年辅导她们画画的陈山桥写了赏析的短文。令我感动的是,虽然只有200字,陈山桥还发来了两篇不同写法的短文,让我二选一。
一家两代人把家里藏品找出让我拍
李寸松先生是著名的民间玩具收藏家,因为当年曾同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我常帮他们拍民间美术的藏品,使我对民间美术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
这本生肖挂历自1997年至今22年,年年都会得到老李的全力支持。如今,虽然老李已走了7年,可他的老伴、女儿对我编的这本生肖挂历依然积极配合。到什么年了,就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让我拍,因此,年年在挂历上都能见到老李用多年心血收集来的民间美术精品,很多都已是孤品。他曾经说:“当年在小摊上花几分钱买来的玩具,今天再想出多少钱也买不到了,老艺人不在了。因为不赚钱,后人也不做了。”
对李寸松一家两代人年年无私的支持,真是非常感谢。
搜集很多狗照片,微信发给他,供他参考
杨志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创作的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彩塑艺术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作者曾为其父亲塑像,创作了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老人与孙子玩“颤悠悠”的祖孙像,是生动体现老人尽享天伦之乐的作品。2017年为进一步增添这件作品中的情趣,又补塑了见主人欢乐也随之蹦跶的小狗。
去年年初,在为狗年挂历寻找线索时,我在电脑上见到这件作品。我想老人和孩子塑造得十分亲切、生动,孩子向左看,如果在右边加上一只狗,与孩子呼应,不是很好吗?
4月份我与杨志忠通电话一说,他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他说可以试试一只狗,或两只一大一小。他还说这件作品是1978年做的,塑造的老人是他父亲的真实形象,小孩儿是他的儿子,这是他家真实的场景。
杨志忠在做的过程中,差不多每天都通过微信发来他做的照片,征求我的意见。我向他提些修改的建议,并搜集很多狗的照片,微信发给他,供他参考。
2011年(虎年),王雪峰应邀为海外版的挂历创作,合作得很好。我想每年的封底都由他创作一幅,可以保持原创和风格的一致。这样从那年之后,兔、龙、蛇、马、羊、猴、鸡,每年的封底都邀请王雪峰创作。每年给他打电话,讲请他按去年的方形规格再创作剪纸,他都很高兴。时间不长,便收到他的很多幅作品,让我从中选择。
最后的印制和分送都不是轻松活儿
每年最后的印刷是关键。年年开印时,不管是白班还是夜班,我都会带着图片的彩样到印厂,看最初跑墨出来的样子,颜色是否偏,深浅是否合适。厂子不大,但设备很好,只要开始调得满意,之后一两万张不会有太大偏差。每年工人师傅都很重视,年纪不大很有经验,十分认真,也很辛苦。
2017年11月28日凌晨2点,到印厂看狗年挂历开印,先印封面。
狗年挂历按征订数印了26200本,年年都是40本一包,搬家公司连续两天,分两次送到我家。2017年12月2日晚上快8点了,第一车16000多本一直送到我家。搬运工人很不容易,先从卡车上卸到平板车,进到电梯,上十楼,顺楼道拐两个弯儿推到我家,再一包包搬到我家不大的厅里,十包一摞(为了好点数)。
第二天我开始打电话通知报社大院内的各个部门预订户来取。他们都盼着呐,接电话就陆续来我家一手交钱一手接挂历。我预备了一个旧相机盒子,专门放钱,就跟卖菜的一样,第二天就送走一大部分。之后的很多天真是热闹,就像农民忙了一年,到了秋收的时刻。去年我也与时俱进,打印了一个我的微信转账二维码,贴在进门的墙上,可以微信转账付款。
挂历虽然只有十几页,但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和心血,应该说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没有各方面朋友的无私帮忙是做不成这样的。
为这本挂历做出过贡献的、让我感动的朋友太多
每年的日历码是我必须紧盯的一环,生怕出错。年初就抽空排好了,我得买几本不同版本的台历对照,还与网上的万年历、手机上的日历反复对比。这日历码我自己就对无数次,都看花眼了。每年10月份图文拼好,打出样子,再请海外版的老校对帮忙一读。这一关非常重要,校对十分认真并专业,对文中提到的时间、提法、称谓、修辞、标点等再核实,常会查出一些硬伤,指出各类应纠正的问题,避免了很多差错。校对的无私奉献对这本挂历在文字上的严谨和完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特别感谢。
为这本挂历做出过贡献的,让我感动的方方面面朋友太多,不管是求到谁都没二话,不一一列举,一并衷心感谢。还要特别感谢每一位喜欢这本挂历的朋友,看你们大老远找到我家,拿到挂历时的满足和高兴劲儿,看到你们发来家中墙上挂着的抱狗娃挂历照片,是我最大的动力。
方成老先生已是百岁老人,每天还坚持写字画画。同住在一个大院里,每年年底我都会到他家,一来看看老人,二是给他送本新一年的挂历。2017年12月27日上午,我送去新一年的挂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刘焕章先生今年88岁了,住在红庙北里,离我家很近。每年到年根儿,我都去他家,一来看看老先生,二来给他送挂历。从1997年第一本生肖挂历开始,年年都送他。前些年,一次在延静里菜市场,碰到刘先生在买酸奶,他特别对我说:“你每年送我的小挂历都存着呐。”
2017年12月28日下午,我约好去他家。进门我问:“您身体怎么样?”他乐着说:“挺好,你看我这不还能做吗?”指了指门厅里的一件木雕女头像。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常莎娜今年也87岁了,住在红庙北里,离我家很近。每年都是到年根儿,我去看看老院长,给她送挂历。她一接电话总会说:“咱们交换啊。”送我一本她以敦煌某一主题创作的作品编印的挂历。
去年一直拖到12月26日下午,才与毕力力老师约好,同时到常院长家。常院长很高兴,给我介绍她这本挂历的画,说今年的题材不像往年,是某一专题,而是汇集了不同年代年历中,她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图案及花卉写生等作品。
我们1954年入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今年都83岁了,比我们大一轮。年年不到日子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听就知道是惦记挂历,赶紧说:“您别着急,印出来先给您寄。”有一年,寄出去20多天了,接她的电话:“我天天看报箱,还没收到。”我赶紧叫快递重寄。这几年都是直接送到她家,去年10月一天,她打电话问:“明年还有挂历吧?”“有!没问题,快啦!”“那我订一包40本。”过了几天,又接到她的电话:“印了吗?”12月9日一大早,在京的一位小学同学开车接上我,拉着挂历奔天津,第一站就是张老师家,交给她40本挂历,她把早预备好的钱硬塞给了我。第二站奔不远的一家餐厅,一帮小学同学早在那儿等着呢。一位女同学还专门为每位同学买了一条红领巾,大家戴上红领巾,手捧狗年挂历拍了一张合影。
小小的挂历,年年连接着、承载着我们老师、同学和朋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