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农历戊戌年,春节来了。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千龙网特别策划推出“年见”品牌春节采访行动。“年见”,有记录、记述、记载、汇辑以及相见、见到之意。以个人的“年见”,拍摄、书写、绘画新时代的“年轮”。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节日期间,千龙网记者将发回大量北京和全国各地基层见闻,生动展现基层群众守岁围炉,剪烛催乾,听烧爆竹,看抉桃符,亲情家风,喜气洋洋的节日生活。敬请关注。
今年,首次跟家人去购年花。图为盛开的木瓜海棠。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文/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
才几日光景,买来时还是花骨朵的海棠,花已经开了满枝。春节前后,除了饭馆、超市、电影院,还有个地方最热闹——花市。年二九,因为家里空出一个花盆,决定去逛上一逛。虽然是新迁的市场,花棚只建了一半,仍挡不住买花人,穿流如梭。想来,春节总是离不开“花”的,只是年年花事更迭,各有不同。
多年前 火树银花
冬天北方百花凋零。在物质生活还没有那么丰富的年代,也很难有暖棚可以照顾到观赏植物。能赏的,不是鲜花,而是烟花。
小时候,每年采买烟花是最值得期待的仪式之一。在农村老家,除了自家会准备些小型烟花和手持焰火,村里还会统一购买树状的大型喷射烟花,似乎叫做“大地开花”,从春节后一直庆祝到元宵。
从正月初三到十六,每天下午,扭秧歌的队伍走街串巷,总是能引起围观。到了晚上7点,就是重头戏的烟花时间。小孩子们总是天不怕地不怕,围站在刚好不被火星溅到的位置。
多年过去,那样的火树银花,依然是对“年”最深刻的记忆画面之一。
2016年春节后,在杭州邂逅“暗香浮动月黄昏”。图为孤山梅花。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2016 孤山梅花
前年春节后,走了一趟“包邮区”。出发前,北京的树还是一片光秃秃,下了飞机,已是满眼初春景象。
我对花开的时节一向没有概念。到杭州时连日阴雨,没见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却邂逅了“暗香浮动月黄昏”。
从西湖旁的浙江省博物馆出来往断桥走,忽来一阵浓郁花香,孤山北侧的梅林,全都开了。那时是二月中旬,北京户外的梅花,大约再等上十数天才含苞待放。
江南是赏梅胜地,杭州尤其知名。林逋之墓就坐落在孤山梅花环抱中,更让人看花有了花外之意。当天的计划是暴走西湖,因为在孤山流连太久,南山路未能成行。
但还是值得,那年的春节,是带着梅花香的。
2017 打树花
近些年,身边越来越多人选择春节去旅行。于是去年,从朋友圈看了很多“花”。
尽管天南海北去哪儿的都有,但多是民俗味儿浓的地方。一位好友选择了和家人在张家口蔚县共度新春。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幅月夜冶炼图,不过用来形容打树花,倒是十分贴切。这种极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在蔚县已有500多年历史,成了庆祝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印象里,家乡每到正月十五,在庙里、戏院,也有各式各样叫不上名字的庆祝活动,只是越来越少见。如今,放烟花爆竹的少了,但多一些特色民俗,就能多留住一点年味儿。
今年,首次跟家人去购年花。图为春节期间的花市。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2018 买年花
虽然家里的花堆得客厅阳台都是,但一般是父母去采购。参与买花,今年我是头一遭。
新落成的花市挂出春节不打烊的招牌。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年宵花,兰花、红掌、富贵竹、水仙、金桔的摊位前热闹非常。想想家里的春联福字灯笼挂饰已经足够喜庆,于是我们最终带回一株木瓜海棠、一盆椰竹和一束洋桔梗。
以前读汪曾祺老先生的书,说冬天“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又说北京春节供腊梅、天竹者少,因不易得,富贵人家常在大厅里摆两盆梅花。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代替水仙。如今,名花也皆可入寻常百姓家了。
到了初三,木瓜海棠已经完全绽放。买的时候没有细问,回来查了又查,得知这一品种有个霸气的名字,叫“世界一号”,以花朵大而明艳知名。虽然自诩爱花,但我在莳花一事上实在毫无天赋,养死的植物不计其数。我想大多数人也是一样的,就不难解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盆给水就能活的绿萝了。
要许一个愿望,新的一年,立志养好一盆花。明年,要海棠依旧。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作者:马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