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姑娘爱上中国春节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节日,对于身在北京的外国朋友来说,春节之于他们,既是新鲜的体验,又是深入了解风俗民情的好机会。今年,就有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姑娘在北京过了一个快乐又充实的春节。

 

 

 

乌克兰“北京媳妇”喜欢走亲戚

Elina是一个来自乌克兰的北京媳妇,中文名字取自本名的音译“艾丽娜”。今年24岁的她,已经结婚3年了,嫁给了自己在乌克兰时的大学同学,是一位北京小伙儿。毕业后,她来到北京读研,顺理成章跟男友组建了家庭。现在已经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方向读到研究生二年级的艾丽娜已是个中国通了。今年,在学校晚会上,她还表演了相声。她汉语流利,还主动告诉记者,“我属狗,今年是我的本命年!”

艾丽娜说,她特别喜欢中国的春节,因为可以“去丈夫家”。她所说的其实就是咱们春节传统习俗走亲戚。艾丽娜喜欢跟老公去亲戚们家拜访,恭贺新春。“除夕初一的时候在奶奶家,初二初四去别的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家都要去。”对艾丽娜来说,“过年就是温暖的节目,家庭的气氛是无可取代的,我一定要跟家人一起过。”

在亲戚家,他们一起吃饭,玩游戏,象棋、五子棋、斗地主全都有,艾丽娜说:“我喜欢斗地主,而且喜欢叫地主。”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感到“恐惧”的亲戚社交,在艾丽娜眼里则完全没有困扰。

很多外国人眼里春节标配活动就是包饺子、逛庙会,在艾丽娜这里已经不算新鲜了。“我都在中国过了三个春节,习惯了嘛。”但她还是很喜欢春节装点一新的氛围,因为学过毛笔字,她现在还负责写家里的“福”字。

春节所有活动环节里,艾丽娜最喜欢的居然是开车。“第一是因为我喜欢开车,也有中国的驾照;第二是全家人带上礼物坐进车里,一路热热闹闹开向亲戚家,一想到老人们很期待孩子回来,想到他们会很高兴,我也很开心。”

中国春节让艾丽娜感到熟悉与亲切,因为家乡乌克兰在过元旦的时候也有晚会,“我嫁到中国之后,妈妈在乌克兰也非常关注中国的春晚,她很喜欢中国歌曲,最喜欢武术节目。”

俄罗斯留学生独自逛庙会

Adellina,俄罗斯姑娘,中文名字“苏珍艺”,是一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留学生。苏珍艺来到中国已经三年,因为在俄罗斯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她的普通话说得比很多中国人还要标准。

她的春节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大年初二在地坛庙会玩耍。这是她第一次逛庙会,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一个人在庙会上待了四个小时,太热闹了。”虽然初二天气不好,但是还是让苏珍艺流连忘返,她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传统工艺与小吃,“每一个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买很多传统小吃。”有些食品她之前也见过,但是觉得庙会上的更传统正宗些。

在庙会上,她也见到了很多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孩子,这让她觉得特别新鲜。“有个小孩儿戴着瓜皮帽,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吃零食,那个打扮太有意思了。”因为来到北京三年,算是“老北京”人了,所以当苏珍艺看见那些在庙会上不时发出惊讶叫声的外国同胞时,会第一时间识别出对方是“来旅游的”,“因为他们看什么都新鲜”。

巴基斯坦姑娘自己写春联

Danimu,中文名穆丹妮,是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留学生。在老家巴基斯坦时,她就在孔子学院里跟中国老师一起学过书法,到了中国后,她又报名了学校的书法社团,并且成为其中最勤奋的学生之一。“每周日早晚练习,我一天写六个小时。”

这样的努力,也让她现在写一手好字。当她向记者展示自己所写的春联与福字时,记者的确被她“吓到”了。她在自己宿舍小房间门口贴着“戌时火树银花夜 狗岁丰衣足食人”,并且能准确地解释出对联的含义“就是祝福大家新年兴旺、丰收的意思”。

今年穆丹妮还参与了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包饺子。她从老师那里拿了拌好的肉馅儿,再与中国同学们一起,拿着买好的饺子皮,在宿舍开始了她第一次包饺子。虽然穆丹妮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拌馅儿,但她在已吃过的五种饺子馅儿里,准确地告诉记者,“喜欢猪肉馅儿,鸡蛋和菜心馅儿的。”种种举动,让穆丹妮感觉兴奋不已,因为“这说明我跟中国的羁绊更深了”。

北京晨报

热线新闻记者 曹雁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