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 满眼美景

虽然北京是北方城市,但是北京的植被覆盖率很高,放眼望去满眼绿色,实在是赏心悦目。

陶然亭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 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 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人文博物馆,对于研究和传播20世纪前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鲁迅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事业竭尽心力,辗转流离,因此其居住地也不断变换。鲁迅先生的一生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四个:北京鲁迅故居,上海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广州鲁迅故居。

\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在散文《秋夜》一开头说的两句话。站在鲁迅故居的后园里朝远处望,我没有看到枣树,看到的是楼房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故居的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处,倒是有两棵枣树,由于无人采摘,枣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枣子,许多都掉落在地上,在土里腐烂了。

\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护城河北岸)

北京城墙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14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升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并下诏建宫殿,修城垣,1407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坛庙。1419年将北京南城墙南移500多米,建在今天的前三门一线。重建的宫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紫禁城,周长6里,城墙高7.9米,内外砖砌,外围护城河。清依旧制。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二环路西便门桥东侧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庙古建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位于北京皇城之内,北海公园之东,景山之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因大高玄殿临街大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此地又俗称“三座门”。整个殿宇约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2013年5月,大高玄殿已正式归还故宫,预计2016年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市民文化广场。

\

大高玄殿后世多有修缮,殿坐北朝南,南北长264米,东西宽57米,占地面积近1.5公顷,现存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风格。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门,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5间,两旁配殿各9间。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故宫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