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天 | 约会春日的清华艺博,送别如诗般的风景画世界

 

 

春天来了,一切美梦与幻想都随着回暖的气流升腾回旋。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是否对如诗如画般的大自然充满流连畅想?又是否对欧洲和北美新大陆的异国风光吸引着迷?

《穿越大洋的艺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展出了50幅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

显示了美国受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风景画的影响,结合对北美新大陆地貌的特殊性感受,而发展出的一种既具有宏伟叙事风格,又不乏亲切自然具有地域风情片段的风景画。

旖旎秀美的大自然被技艺精湛的画师永恒的描绘在画布上。

风景画与国家认同

这批珍贵的风景画作品将在3月17日展览结束后,返回到它们的收藏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让我们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14号展厅,走进“穿越大洋的艺术”如诗般的风景画世界。

如今的美利坚合众国领土东起大西洋、西至太平洋,横向全长4313公里(2680英里)。事实上,美国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才达到目前的规模。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通过“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从法国手中获取了大片领土,把美国的边界扩展到北太平洋海岸。后来,与墨西哥的一场战争(1846年至1848年)又使美国政府获取了西南部的领土。

《温莎堡园地中的樵夫》 本杰明·韦斯特(美国)  1795

《孟特芳丹的公园》  让 · 约瑟夫 · 泽维尔 · 比多 (法国)  1806

当时,一个名为“上帝所选之地”的理念指引着美国在整个美洲大陆向西扩张。许多欧裔美国人怀有强烈的基督教信仰,他们认为自己是遵从上帝的意旨在美洲殖民。这些殖民者将原住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驱赶出居住了上千年的家园,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原住民的大批死亡。

-- 穿越大洋的艺术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21日-2019年3月17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厅、14号厅

展览总策划

冯   远   大卫·布兰门

展览统筹

苏   丹   杨冬江

策展人

詹妮·麦科马斯   徐   虹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

信息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